199、告别AIO,X投身创富潮(1/3)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往往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在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站着原地不动就是“等死”,向前一步则意味着“找死”——但也可能是迈向成功......
随着i中标联合国项目,我在ai的使命总算彻底完成了,于是我再次考虑离开ai,去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时间来到1998年的春天,美国经济在以微电子革命为代表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逐渐产生了泡沫,而“硅谷”则在泡沫中迎来了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
此时人类的信息时代已经初见曙光,但网络带宽成为了制约的瓶颈。因此,光通信变成了当时最前沿的高科技,这是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迎来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是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和最后的一个里程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光通信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催生婆,”如果没有在光通信上的突破,那么今天诸多的高科技,包括5g技术的应用,都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我把我的目光投向了当时的高科技宝塔尖——光通信行业。
这时的我已经早已不是当年口袋里揣着$58美元来美国创天下的我了,随着我对美国,特别是对“硅谷”越来越多的了解,我对创业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刻了。
在中国,谈到创业,仿佛就是自己当老板,这实在太狭隘了!
创业的关键在于成功,而不在于你是否当老板。
特别是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单枪匹马个人英雄式的创业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加入一个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大家一起向目标发起冲击才是上策。
一份美国加州著名的水星报(mees),报纸的头条上醒目地写着:silivalleyees100“millines”peday(“硅谷”每天产生100个“百万富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硅谷”进入了它“黄金十年”中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硅谷”,参与每天产生100个百万富翁的三部曲非常简单:
1)找到一个有上市潜力的初创型高科技公司;
2)作为早期的核心创业团队加入公司,拿到一大笔公司的原始股份;
3)玩命干,坚持到公司上市!
因此当时的“硅谷”,凡是有能力的,都不会去那些已经成名的高科技大公司,比如im,微软,惠普,英特尔等,而是无一例外地去那些毫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