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 干老本行(3)(5/8)
他们以前学习,要么背东西,要么就是抄东西。
像这样有问有答的学习还是第一回。
尤其是他们拿到的这篇文章,居然没有那些令他们头疼的晦涩难懂的语言。
在经过了短暂的思考之后,唐凌举手了。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日夜操劳的不忍,以及对家中贫寒的无奈……”
唐凌一边着,一边就开始逐字逐句地分析起来,中间时不时的海景,用这个时代的一些典故来明。
孟海对于这个时代的那些历史典故,他脑海当中记忆碎片的那些知识内容,也能够勉强让他理解唐凌所的内容。
唐凌回答完问题,孟海将来了一句“你的很好”,然后又来了一句“还有人要回答吗”
接着就是整个大兴书院的寂静时刻。
在安静的氛围之中,孟海用手一指卓洛。
“你来!”
卓洛愁眉苦脸地站了起来,他咬着牙思索了许久,这才道。
“这篇文章……主人公,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父亲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外出工作,在月亮亮起的时候才回家,我要做饭又要洗衣,又要照顾重病在床的母亲。我觉得这所反映的是这个时代寻常百姓的贫寒生活,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只是芸芸众生之中其中最为普通的一户人家,他们家好歹还有房间居住,好歹还有一个壮劳力,能够做伙计维持生计。”
“在我大秦,那些边远的郡城当中,更多的是,家徒四壁连蜡烛都买不起的贫寒百姓。他们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活贫寒,每日只能吃个半饱,如此贫寒的生活,他们却为生活当中一些惊喜而感动莫名。”
“就像文章当中的主人公,辛苦在外打工做活计,赚了一个月的钱,为父亲买了一件衣裳。父亲居然感动得落泪了,而且那件衣裳父亲一辈子只穿了两次,一次是在主人公成婚的时候,一次是在父亲死去的时候……”
卓洛着着,不知为何,眼眶就红了。
其实这篇文章也很简单,就是主人公生活在一个非常贫寒的家中,父亲在主人公时候没日没夜地工作,终于染上了重病,最后,在主人公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因为癌症死去。
中间掺杂着像主人公高中在外面做兼职给父亲买衣裳,父亲在主人公时候背着他上学,还有与重病母亲在家吃着父亲带来的员工餐的各种温馨又辛酸的一幕幕……
孟海等到卓洛完,给他鼓掌。
“得非常不错,你这不是能得很好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