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千万不要说出去(1/5)
400、
十二月,迎新春的喜气骤然浓烈了起来。
况且还有接踵而至的传位大典。
十二月初一日,乾隆爷传下谕旨“朕于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著书‘太上皇帝’;其奏对著称‘太上皇’。
也就是说,尽管官员臣民可以口头上称呼乾隆爷为“太上皇”,可是老爷子真正的身份还是“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
这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内里大不同。
东汉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初唐颜师古注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太上皇帝”这个称号。“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上,后凉太祖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为“太上皇帝”压阵,使权力平稳过渡;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退位后,“国之大事咸以闻”(《魏书》),也就是国家大事依旧要奏报给他;
北齐武威帝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
唐睿宗李旦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旧唐书》)……
可见,“太上皇帝”禅位后依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凌驾于当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故此若只是“太上皇”,便不问政,只是代表“皇帝之父”的身份尊号;然则乾隆爷从一开始就是“太上皇帝”,册宝上都是明确的“太上皇帝”,这几十年来每年表明传位的谕旨里,也都是明言“朕为太上皇帝”。
所以明年传位之后,太上皇帝理所当然依旧问政,太上皇帝并对嗣皇帝有训政之责,以利天下平稳。
到了这个时候儿,皇太子妃再出门见客,自所有宗亲、大臣家的福晋,便都已经将她当做了主子娘娘来叩拜了。
十一阿哥家的几位侧福晋从宫外王府进宫来,也先到皇太子妃这儿来请安。
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当了皇太子几十年的“挡箭牌”,到了乾隆六十年的年底这会子才终于正式分府出宫去。上个月就连乾隆爷都亲自带着皇太子,驾临成亲王府用膳,以示嘉许。
故此成亲王家的几位侧福晋回宫来请安,皇太子妃也自是格外客气些儿。
几位侧福晋中,大侧福晋刘佳氏因与皇太子家的侧福晋刘佳氏是同族,皇太子妃这便颇有些防备,自不大亲近;其余李佳氏,虽说是绵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