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家地下有邛笼(2/3)
家有部分墙壁特别厚实,这墙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看起来像羌族碉楼的顶部设计。”
我插嘴问:“姐,这是什么意思我和外婆都是汉族,我们村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羌族呢”
双姐说:“问题就在这里。我查过,这个小岛历史上只有少量的汉族渔民。华叔让把房子拆开看看,怕你们不愿意拆,我想干脆买下来。其实如果破坏不大的话,之后你们还是可以住回来的。”
我看看外婆,再看看双姐,他们好像都在等我的最终决定。我可以理解双姐希望我答应的心理,可想不通为什么外婆也这么希望我答应卖。
我飞快地查了下什么是碉楼,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碉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有石、泥、木、麻等。羌人将麦秸秆、青稞秆和麻秆混合剁成寸长,按比例与黄泥搅拌成糊状,层层错缝,粘砌石料。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形成金字塔式的造型,结构扎实,稳固牢靠,经久不坏,素有“百年碉不倒”之说。
碉楼的高度在0至30米之间,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碉楼的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餘丈,为邛笼。”李贤注:“按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
我脑子里有个疑问:为什么人住的房屋要称作笼如果说碉楼的外形是用于抵御外敌,那也只需防卫用房做这样高耸又似乎密闭的楼宇,这设计并不适合居住。
碉楼的特点是顶部有个平台和半壁房屋,这高高的楼看起来像是巨大的投喂平台。筑造邛笼的传统工匠没有图纸,这种建筑形式一直从古代延续至今保留的形式在现代人看起来可能有点琢磨不透。
我想到了去年找白蛙时,碰到的那只巨大生物。传说黄帝养过龙,夏朝有龙,专门有养龙的人家。如果说传说是变形的历史,远古时期有人养龙,那必须有适合养龙的场地和设备。那么这种邛笼设计就很合适。
邛笼底部宽大,顶部略小,成下大上小的结构,楼上只有小窗通风,全石材质,真真是坚固稳定。楼顶平台正合适投喂龙这种高大生物,又有小房可以保护饲养员。那创造邛笼的人在远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