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突飞猛进的发展(2/3)
尴尬,连忙上前解释道。
“哈哈,火铳杀敌本来就靠密集射击,本官打不中也很正常。”林峰脸皮比想象的厚,反正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刺刀呢”林峰仔细一看火铳上没有刺刀,就接着问了句。
“刺刀可以装上,射击的时候又可以拿下来,防止影响瞄准。”赵知新边说边拿出一把刺刀装了上去。这个设计跟现代的步枪刺刀很像,也可以看出赵知新的设计能力。
林峰拿起装好刺刀的火铳看了一下,用料厚实,做工精致,散发这金属特有的蓝光,果然是一把杀人造反、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器啊。
“很好,参与制造这把火铳的工匠每人发赏银5两,知新你拿0两,只要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就要重奖工匠。”工匠在大明的地位很低,林峰也是有意识地通过奖励提高工匠在集团的地位,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多谢大人!”几个铁匠闻言都是大喜,5两银子相当于他们两个月以上的工钱,当然是开心了。
“大人,这款火铳还请您赐名。”赵知新请示道。
“这款火铳源自你祖父设计的掣电铳,我们仅仅做了一点改进,我看就叫‘掣电一型’火铳吧”林峰回答道。
“多谢大人!”赵知新听了后自然是非常开心,他祖父呕心泣血之作先给朝廷没有得到任何重视,没想到在一个小县里要发扬光大了,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跟随林峰的信心。
之后,林峰又跟他们讨论了一下火铳量产的问题,提出了流水线作业的概念,分工生产火铳各个部件,依靠良好的度量衡体系保证每个配件都可以严丝合缝,提高火铳的产量和战时的维修能力。
林峰对这些现代工业常识没什么感觉,信口就说来了,但听到赵知新耳朵里就如同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得他对工艺制造有了全新的理解,对林峰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三个好消息来自城外的府东大院,经过几次试验,大院里的制碱工坊已经制出了纯度比较高的碱。
林峰来到府东大院,李雄振他们正在组织人手进行碱液煅烧,随着铁锅里的水越来越少,白色的碱就慢慢烧制出来了。
有了碱,下一步无论是烧制玻璃,还是进行羊毛脱脂,就有了最重要的原料,这可是工业化的基础啊。
测试了碱的质量后,大家认为比市面上在售的草木灰碱不知好了多少倍,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了。
看完成品,林峰又带着李雄振几个人商议下步的安排。
“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