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乾陵阁往事(3/5)
搬移,还是难免有些磕碰,几道刮痕和凹痕清晰可见!而此时的玉潇扬,已经没有了怒火,因为他想明白了,他终究不属于朝堂,不适合这官场逢迎,惺惺作态。于是,当日便写下辞呈,表明了去意。
“真是可惜……”陈宥听完感叹道。
“确实可惜,可是他离去的理由,老夫实在没有办法强留,不如遂他心愿,还凤于林,寻找属于他的那棵梧桐。”
“玉前辈的离去,晚辈觉得并非阁老您的责任。”陈宥此时仍不明白何谓“曙光”一说。
“前因还没说完,自然没有后果。”黄道彰紧接着讲起了“字杰”的往事。
这位“字杰”华墨衍的经历,便颇有些争议了。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是小有名气。虽然华墨衍称不上名仕,但在陵州与钧州接壤的十里八乡之间,“墨体衍文”的称号流传甚广。其中“墨体”便是形容华墨衍的字,而“衍文”则是形容他的文章。
黄道彰边说边以指蘸水,在几案上临摹起来。
身边有这等文人墨客,十里八乡的居民上门求字,书写对联是家常便饭;还有些居民,甚至让孩儿上门学字!华墨衍倒也不推辞,本着传播文化的态度,应教尽教。居民们也通情达理,不会白占便宜,偶有些鸡鸭猪羊,闲碎银子,都变着法儿和借口,赠予这位“华先生”。
华墨衍这闲适淡然的处世,黄道彰自然是亲自登门审查过的。所以当黄道彰向他发出入阁邀请,并表达出希望能将“墨体衍文”更大范围的推广出去之后,得到了他的欣然应允。
就在华墨衍步送黄道彰离开草庐之时,迎面碰上了一个俊朗的男人前来拜访,此人衣着讲究,整齐得体,双目有神,步伐稳健;看到华先生正在送客,十分有礼的让到一边,并向黄道彰欠了欠身示以礼意。不远处停着的马车,也反映出这位访客身份的不一般,并非周遭的居民。
黄道彰只听到华墨衍称其为“梅先生”,只言片语间推断出此人也算是向华墨衍学字的一名生徒。
既然主家有客到访,黄道彰便婉拒了华墨衍的送行,登车打道回府。
华墨衍如约定的时间来到京城,正式加入乾陵阁。随着环境的改变,上门求字的人从十里八乡的居民变成了各级官员,华墨衍此后再也没有感受到曾经那种淳朴的民风。取而代之的,是同僚之间看似随意,却难以拒绝的伸手讨要:
“华院士的字苍劲有力,神采飞扬,我府前正需要一副新对联,还请华院士赏个墨宝。”
“华院士既然帮吕侍郎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