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论臣之道(4/5)
上句号的土木台抚台。与被黎平之牵连的言兴境遇不同,卢澈当时的扩建清单用料谨慎,精打细算;驿站扩建完成后的质量扎实,深受好评;因此卢澈的仕途越走越稳,现今已然成为接任工部尚书呼声最高的人选。
言归正传。
黄道彰号称“千徒百仕之师”,可唯有一个卢澈拿得出手,叫得上名号,怎会不为之苦恼
“老夫与你缘分晚了,可惜可惜。”黄道彰无奈的摇头,“看来此次中书院选派你来递送纳贤状,是有些炫耀的意思啊,呵呵呵呵……”
“阁老过奖了,其实本不该我来的,只是最合适的人选实在抽不开身,才让我临时补上的。”
“噢那看来中书院即将迎来曙光了!”黄道彰又捻起他的银须,若有所思的说。
“阁老何出此言”
“前些年来送纳贤状的,还都是些老面孔,而今竟然有两名合意的生面孔,那不是曙光,还能是什么”
“晚辈不明白何谓‘曙光’”
“噢,这可就得从那位黎执事说起了。”黄道彰说到这里,竟轻叹了口气。
襄信元年八月,时值乾陵、龙渊两阁初建,正是有功人士争相入阁的大好时机。两阁主司郎中的重心放在探访之上,而举荐之责,则落在了时任初代阁老的黄道彰肩上。面对如潮的自荐信和攀关系者,这位黄阁老始终秉承着“任人唯贤”的原则——既看功绩,也察品行。
黎平之就是投递了自荐信的学士之一,毕竟入得了乾陵阁,即便没有分得官位,光领院士俸禄都比学士高出一截!正当黎平之自忖功不可没,稳稳入阁之时,黄阁老的一道“不准”签批,给了黎平之当头一盆冷水。
以黎平之的脾性,哪肯就此善罢甘休于是便三番五次的在收班时间,去乾陵阁门口堵着黄道彰,追问不准的缘由。
黄阁老当时也是直爽强硬之人,头两次还以黎平之功劳甚微搪塞,后来被堵烦了,便直言告之,是因为黎平之的品行达不到入阁的标准。
“平之,乾陵阁并非纯粹的论功行赏之地,除了功劳以外,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品行。”
“少拿这些借口糊弄我!我曾绘图献给信王,大破胡虏,你却说我功劳甚微;现在又说看重个人品行!诸多推脱,百般阻挠是何用意!”
“如此歇斯底里,自视甚高,可见一人品行!我问你,是否利用上奏之便质疑信王偏私是否与学士同僚格格不入,以己度人,矫枉过正”黄道彰的一席反问噎得黎平之答不上话来。
“这……这跟我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