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邀敌(1/2)
对于潼、保该当如何攻取,曾经议出来的有两套方略,分别是一则挠痒痒的方略与另一则长远方略。
所谓挠痒痒就是慢慢打,随时动起来,动起来不停,也不需要大规模准备,有一营出一营,有一镇出一镇,一个县城一个县城,一个个山寨隘口一个个的拔点,反正不要令李国英消停下来,以求牵制川北绿旗,策应杨展的进展。
长远方略就是把保宁与潼川放一起考虑,相应的军械、补给、兵力部署都要按照收取恢复整个川北来考虑,举动起来就要西川五镇加杨璟新、赵荣贵、朱化龙、杨展齐动。
这个需要准备的时日就久了,光备粮就得两季的收成。
不论挠痒痒还是共图大举,都是得沿着金牛古道北上,自古川陕一条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得沿着这条路,慢慢地往北啃。
这需要统帅坚定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充足的物资准备,还要将士齐心的能一口一口实实在在啃掉敌人的一口好牙齿。
但从整个这一个回合的战役进程复盘看来,难缠的吴三桂一直在机动走位,不见兔子不撒鹰,地势不利不打,敌我对比不利不打,这就是有能宿将用兵的老道之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绝不在不利的态势下展开决战。
大战役指挥,双方统帅拼的是什么,就是看谁把自己的弱点掩蔽的更好,同时让对方更早的暴露出弱点,在于己有利的态势下展开决战。
总之一句话,就是看谁犯的错误更少而已。
怎么办?这时再看敌我对比,杨展、朱化龙各自牵制了部分绿旗兵马,吴三桂主力未失,退回潼川后,恐怕仍在舔舐伤口,伺机而动,这颗棋子悬而不落,到什么时候战事都不能了结。
这一回成都空城被吴三桂识破后,再想这么诱敌,就很难了。
于路邀击?吴三桂不出。
主动寻敌?吴三桂缩在后面。
怎么办?
不打破吴三桂的主力,成都永远都不会安全。
可吴三桂怎么才能出来呢?
智取不成,只能力敌,谁也别玩花活了,都是老中医,别开偏方了,大家千年的狐狸论道,既然蒲松龄还没出世,那还玩什么聊斋啊。
于是南离与诸将还有幕僚班子相议三番后,终于定下了一个决心:
打潼川!
真打,以落城的决心打到底,吴三桂必然出兵救围!
我军五镇,三万余众,有赵荣贵、杨璟新所部配合,就这时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