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山雨欲来25(3/7)
以宣布成功了。
蔡邕捧着薄薄一叠纸,不住地翻看,叹道“重量轻多了,但是不如竹简方便保存。”
这些经过改良的纸张是如此柔软轻薄,人拈起时都会不自觉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就扯破了。
“我再上一道工序,上完之后保证您带着特别轻松。”吕昭狡黠地眨眨眼睛。她从蔡邕手中接过纸,将其排列对齐,又取了两张同样大小、但质地粗糙坚硬的纸张放在最前和最后做封面。整理完毕后,吕昭使用工具在书籍右侧打了一排整齐的孔,把搓好的细麻绳穿进去,捆绑固定。
至此,一本线装书就制作完成了。
“此乃吾之传家宝也。”蔡邕当场宣布。
“……我也有份啊!”荀爽不满道。
吕昭生怕接下来会出现俩老爷子因为抢一本书而争论起来的魔幻场景,赶忙劝道“二位稍后片刻,容我再印一本!”
荀爽“哼”了一声,“老夫自己来。”
蔡邕和荀爽的学生们将雕版书一事不断传播,很快在宛城引起了轰动。吕昭趁机以怡然居为招牌,创办了怡然书院,为日后开设正规官学做铺垫,又下设怡然书局,专门负责书籍的出版、贩卖和借阅,兼职卖纸张、毛笔、墨和竹简等学习用的文具。
怡然书局最开始上架了五十本纸质版的《周易》,价格暂定为一百钱。吕昭本以为卖不出去多少本,没想到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了,没买到的士子们捶足顿胸,急得围在书局门口不愿离去,还有当场大哭起来的,看得吕昭目瞪口呆,赶紧吩咐仆从们加印。
看来有钱人还是多啊。她在心里默默地感慨道。
物价正常的情况下,一石米大概能卖二百二十钱到四百钱,是一位士兵十六、七天的口粮。
如此换算,书籍的价格仍有些高,但已经是普通百姓咬咬牙能够到的价格了。这个时代读书人需要阅读的书籍并不多,来回就几本,攒个几年怎么也能买全了。
舍不得一次性花太多的钱,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借阅。借阅只能在书局内的阅读室进行,不可以把书带走,但能使用纸张、竹简和笔墨将内容抄写下来。抄书工具支持自带,也可从书局处购买,每人每天限购一定额度,价格比外面卖的要低廉许多。
其实于吕昭而言,这些定价都是在赔大本赚吆喝,但她从
未指望卖书盈利,也从未把这个当成是生意,如果造纸技术还能进一步突破,她还可以把价格继续往下压。
吕昭推广纸质书籍的目标从一开始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