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元月的邀请(2/3)
喂呢。还是不去打扰了吧。
徐言也忙啊,刚起步的印刷厂,在士林服装的翅膀的荫护下拼命赶工各种服装包装。近水楼台,自家的业务肯定得先紧着自家人。
都忙吧,就自己清闲,郝刚只好自己去转转,重生以来,还真没好好看看现在的海川。
八七年的海川,繁华初显。老百姓的日子就像元月的脸,已经露出一丝明艳。
大街上已经偶尔可以看到汽车了,突突的摩托车带着大波浪的女孩风驰电掣,惊起一片不友好的招呼声。
楼多起来了,有钱的单位已经盖起了办公楼,没钱的单位也在琢磨点子准备盖办公楼。
街上红男绿女已经名副其实了,颜色鲜艳的士林服饰给海川节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只有国营商店和商场坚定地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特点:脸色难看。
郝刚感叹,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早已吹起,市场经济已经在华夏大地掀起巨浪狂澜,可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转变得真慢。
“硬皮小本”供应粮依然超人一等,在城乡收入差距近两倍的情况下,城里人真是有钱。
城市家庭的消费已有暴发户的观念:电视机非名牌不要,非最新型号不买,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照相机、新式家具大模大样挤挤抗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为了挤进这高人一等的人群,很多国营和集体企业像吹起的气球,无比膨胀,也面临深渊。
郝刚知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迅速发展,价值规律对生产需求的调节作用将会显著增强。
在不久的未来,被市场经济撩拨起来的人心,会爆发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力量。“提拔教师去做营业员”将成为酒桌上经常提起的笑谈,不久后会有无数人高歌“今日你高高在上,明日你将泪落千行。”
路过书店,郝刚促狭地想给元月找点学习资料。
回到八十年代,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落后,但郝刚并不觉得十分失落。
八十年代是中国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的年代,流行和诗歌,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把失去的时间和机会夺回来。
眼中所见的年轻人非常刻苦,十分努力,都在认真读书,学习的氛围十分浓厚。书店是少有能让郝刚觉得比后世豪华的地方,就是因为这种精神。
郝刚答应过元月送她生日礼物,郝刚心目中最理想的礼物当然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郝刚一直对这个“礼物梗”颇为心喜,上辈子没机会给小一辈送这样的礼物,这辈子就从元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