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新的尝试(2/3)
是不缺的。
这句经文的意思则是再空间之中没有形和相,也就没有**、意念、行为和心灵。没有了眼耳口鼻舌身意等六根,自然也就没有了色香味触法等六根,所以才能超脱眼界,乃至于超脱心灵所能感知的极限。
按明心的记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称为六识,加上六尘六根,称为十八界,十八界就是众生,六根在内,六尘在外,中间是六识。六尘无知,六根有觉。
六识起分别,但六根无分别,如眼见物,不会分别长短方圆,是由眼识分别,耳根只能闻声音,不能分别是男声、女声、风声、火声等,是由其识去分别,众生不肯出离生死,皆因留恋自己有六根、六识、六尘。
这句经文描绘的就是超越了六根六识的一种状态,实际上已经近乎超脱,成为觉者。
如今自己的状态,似乎就有点类似了。
只是人家是主动超脱,而自己是陷入被动,被迫什么都感觉不到。
自己生而为人,习惯了以人的观感去感受感知这個世界。
实际上人体在对外界的观测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就以我们最为普通的视觉为例,先是眼角膜捕捉到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在反射的光线,随后经过屈光间质也即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然后视网膜要把这些光学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由神经传入大脑中枢,这样你的大脑才能经过复杂的转变把这些信号再重新成像,组成你看到的画面。
这其中不仅步骤十分的繁琐,而且还需要视觉器官,还有神经的配合,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就算不失明也对视力大有影响。
但是现在李明变成了一根竹子,竹子有什么
它哪来的视网膜,哪来的眼角膜,就连为什么能够思考都是个难以用科学来解释的问题,所以只能用玄学。
在领悟到了这一点之后,李明改变了方式,尽管这很难,人的惯性思维一旦形成是非常难以更改的,但是在这一片虚无之中,做到这一点似乎也没有那么的难。
“我是一根竹子,那么我扎根在泥土之中,我的根系能给我带来的泥土的感觉是什么呢潮湿紧实或是供给养分”
“我从泥土里面冒尖,那么我生长的枝桠能否感知到光呢,可以的,植物有向阳性,所以我绝对可以感觉到阳光的温暖。”
.........
一点一点,一丝一丝。
不知不觉之间,李明的精神似乎超脱了这个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