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朕送你一顶白帽子(3/4)
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且陛下每决一死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食、停音乐者,盖以人命所重,感动圣慈也。况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足以变动阴阳,感伤和气,实天下冤痛也。且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丽违失臣节,陛下诛之可也;侵扰百姓,而陛下灭之可也;久长能为中国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
说完,朱高燨慷锵有力的喝道“高丽,当伐之!”
朱棣虎躯一震,虽然没太听懂,但表示自己大受震撼。
可汉人用兵,是需要借……呸,是需要名正言顺的,房玄龄的这段话,只能说服皇帝的决心,但是不能用来作为出名的理(jie)由(u)。
于是,朱高燨理直气壮的说道“高丽国自古以来便是我汉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对朝鲜用兵怎么能叫入侵呢,这叫关上门儿来和自家儿子‘友好’交流!”
朱棣又试探的问道“那倭国呢?我们用什么借,咳咳,我们用什么名义发兵?”
朱高燨笑道“我们在倭国走失了一名士卒……”
不用祁王接着说下去,朱棣便明白了,斩钉截铁的说道“对!就是这样!”
大明朝的士卒在你倭国境内走丢了,我们派军队来寻找一下,不过分吧?
我们在你倭国境内没找到这名士卒,怀疑被你们倭国人杀害,对此,我大明表示“请倭方对我大明士卒失踪一事做出解释,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倭国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译问等死吧你!
这很合理。
朱棣心想老四这小子不愧是文化人,居然能把侵……嗯,居然能把讨伐说的如此义正言辞!
这也让皇帝陛下想起来一个人姚广孝。
那时候朱棣还是燕王,建文削藩,不对,那已经不叫削藩了,那叫削命!然后朱棣把燕王府的将官聚集在一起商量造反的事,大家伙儿都说造反,而姚广孝这个文化人不同,人家姚广孝说“这怎么能叫造反呢,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清君侧,诛奸臣,奉天靖难!”
瞧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能把黑的(造反)说成白的(奉天靖难),把白的(建文三傻)说成黑的(奸臣)。
从那以后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