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帝王许诺(2/3)
暗冷笑:臭小子,以为翅膀硬了就敢和你舅爷爷叫板?你爹当年也想叫板,他人现在在哪儿呢?
孙继宗镇定自若:
“皇上,老臣一把老骨头,没什么要求。
只是,老臣听闻许多勋贵重臣抱怨,说什么盐法新政扰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今年大旱,河道阻塞,商盐积滞,居民灶户许多得了疫病身亡。实在宜加存恤,不宜用法逼迫,恐致激变啊!”
孙继宗慷慨陈词,言辞激昂,义愤填膺,仿佛他是铮铮铁骨的忠臣、良臣。
朱见深自从得了刘永诚的提点后,并未指望盐法能一步到位落实下去,早就有了心里准备。
他也很干脆:“朕会下旨,召太监王允中南京右佥都御史高明各还京。”
这两人是目前在两淮清理盐法、颇见成效的能臣。
召他们返京,就代表着和皇帝对盐法新政的支持暂告一段落。
会昌侯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他垂了垂松弛的眼皮,又躬身启奏:“皇上春秋鼎盛,龙马精神,当务之急是诞育皇嗣,切莫钟情于一人,忘了祖宗礼法。于宫闱,应正名溥恩,以繁本支。”
朱见深觉得这话有些耳熟。
礼部尚书姚夔曾经劝过,户部一个给事中也曾上了奏折说过这番言论。
姚夔是礼部尚书,催自己生儿子是他职责所在。
可户部给事中操的哪门子心?
至于会昌侯劝他生儿子,他也明白会昌侯的用心。
自己这个皇帝大了就开始挑战会昌侯的权威,让他不能什么都说了算,一手遮天。
可德王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仅仅比自己小了半岁,还有与刘永诚和英国公的旧情义,只怕比自己更不好把控。
只有立一个年幼的皇子,或者像自己弟弟朱见泽那样的毛头孩子,会昌侯府才能真正地大权在握。
朱见深垂下眼皮。
他知道,诞育皇嗣这事,要提上日程了。
否则,大臣们越来越离心,会有更多人倒向德王。
景泰帝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但凡景泰帝有三五个活蹦乱跳的皇子,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投靠被囚禁在南宫的先帝,最终实现夺门之变。
他很快给出答复:“舅爷爷所言甚是,朕也深以为然。还请舅爷爷好好养着身子,继续为我大明王朝效力。”
双方又说了一些君臣相知的冠冕堂皇话语,朱见深亲自把会昌侯送到午门门口,才返回文华殿。
朱见深心情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