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节 烟花,又见烟花(6/8)
、图纸的来源,他们也不会,也不敢多问,安心完成派给自己的活就行了。
过程是开心的。
有个别教授在学习完所有资料与图纸之后,开始进行二次创新。
那些,只能加工一种零件,却有着与五轴类似效果的机器,就出自这些人之手。
眼下,就汉家的工业母机而言。
五轴量产化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原型机已经开始进行深度评测阶段。
负责五轴研究的研究主力已经换到另一个实验室,他们需要挑战两台极难的机器,十二万吨水压机、十八米锻压机。
这都是急等着用的。
十几处重要的材料那怕拥有配方,却一直没有合格品。
几百处机械结构问题需要调整……
几千处细节需要再次验算……
第九实验室负责人,周奋。
原本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在不断的工作与学习提升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第十实验室负责人,汪宇。
原冰城机床厂技校的一名普通老师,属于真正的天才那一类。后进入冰城工大再学习,然后成为冰城工大的老师。
两人都遇到难题了,在餐厅相遇,坐在同一张桌上。
“老周,借你们几个人,我们主轴数据不过关。”
周奋问:“是材料上的问题吗?”
“是。”
周奋叹了一口气:“就说咱们面前这盘葱烧羊肉,咱们知道所有的配料表,也知道下料顺序,可为什么就炒不出这个味呢。”
“火候,这可是一位厨师的看家本领。”
“没错,我认为材料学就是这样,我和交大的贺教授聊过,那怕我们知道所有的数据,所有的配方,所有的过程,所有的工序,但依旧不可能轻易完成制作,差的就是火候,那些细节的掌握。”
洪宇一听这话:“你的意思是,不借给我人?”
“不是,我的意思是,这不是借不借人的问题,而是没找到突破的办法,所以我建议,我们就一些可以互用的零件进行联合攻关,不仅仅是材料问题,还有机械加工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联合攻关。”
“是个办法,我回去和我们实验室的其他人讨论一下。”
两位实验室的负责人讨论着如何解决当下问题。
旁边的桌上,有教授们就一些方案也在讨论着。
至于外面现在是白天还是夜里,是天晴还是下雨,无所谓了。
这就是现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