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拖罗饼(3/4)
饼之乡’。1”
段溪镜挺有兴趣地看着她“所以,我在吃的其实不是饼,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这么说。”云湉湉道。
“那我可得对这拖罗饼尊敬些,那可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段溪镜慎重道。
“其实你说这饼跟月饼相似,也对。早些年间化州老百姓间流传着这么段话,‘中秋不吃拖罗饼,尝尽百味也枉然’。”
云湉湉记起关于拖罗饼的典故,道“苏轼被贬谪海南之时,就曾在中秋夜吃过这拖罗饼。”
“那这饼为什么取‘拖罗’二字?是有什么说法吗?”段溪镜问。
“关于这饼的名字,其实我有听过两种说法。”云湉湉说。
“说说看。”段溪镜好奇道。
“有一种说法,是说这饼的起源人姓罗,叫罗兴。那姓罗的小贩为招揽生意,吆喝时随身带着锣,边敲锣边叫卖。他制的饼风味独特,总能引来成串的客人对其饼交口称赞。”
云湉湉说,“因这叫卖声和敲锣声总是拖得很长,便取了个通音字,‘罗’。罗,通‘锣’音。久而久之,这饼就被传成‘拖罗饼’了。”
“那另一种说法呢?”段溪镜问。
“另一种说法,跟当年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有关。元符二年中秋节前夕,苏轼带着椰子去跟他的弟弟苏辙团聚。中秋那天,苏辙的妻子就用他带来的椰子取肉切丝作为辅材做了个大饼子,其味惊艳。兄弟俩吃高兴了,苏轼便提议让苏辙给这饼取个名字。苏辙就说,‘希望大哥能拖开网罗得昭雪,我们兄弟相聚在罗江边上庆中秋,就叫拖罗饼吧’。苏轼觉得这名寓意好,吉祥,兴起题了‘拖罗饼’三个大字。”云湉湉话说到这,打趣道“有这俩大文豪花式带货,这饼不就出名了嘛。”
就着故事吃饼,感觉入口的拖罗饼都格外有滋味了。段溪镜吃完了盘中的饼,被她这话逗笑“带货?这说法有意思。”
“是不是很生动形象?”云湉湉笑道。
“嗯,”段溪镜点头认同,“说起苏轼,我一直有个疑问。东坡肉是不是跟他也有关系?”
“是啊,东坡肉的制法就是苏轼想出来的。苏轼在杭州任知州的时候治水有功,当地老百姓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猪肉。苏轼便指点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状,炖得酥软醇浓,再分给百姓同食。苏轼的号是东坡居士,老百姓便给这肉取名‘东坡肉’。”云湉湉说。
“那这东坡居士还挺会吃。”段溪镜说。
“不仅会吃,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