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是人就会有私心(4/6)
西功臣集团、明初勋贵派系、淮西军事贵族集团、淮西官僚集团等,在明初政局中,淮西勋贵是地位显赫、颇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淮西勋贵里的大多数人是跟着朱元璋一起建立明朝的开国大将,多为朱元璋老乡,明初政治地位极高。
具体那时候发生了什么后人不可追,只能从零星记载中去了解,但反正手里有兵的,在军中有威望的勋贵都走在了老朱的前头。
朱棣奉天靖难那么简单就抢了朱允炆的皇位,也和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脱不了关系,给朱允炆留下的班底根本抗衡不了朱棣,纨绔子弟,素不知兵的李景隆都能当领兵大将了,朱允炆能打得过朱棣才怪。
当然,也不排除李景隆自己相当二五仔。
再说回来为何朱元璋要恢复科举,兴儒学,元朝是为了自己长治久安,他们是想明面上推崇儒学,而背地里让本民族的秩序来替代它。
可朱元璋本是汉人,他没有理由找其他的文化来替代儒教,更何况,儒家有了千百年的沉淀,还有朱熹程颐等先驱,为自己铺垫好了道路,既然都是现成的,那直接拿过来用便是了,何必再费心费力重新弄一门学问来取代儒学?
儒学在元朝有过断层,可时间非常短暂,要知道元朝统治时间连百年都不到。
对于朱元璋而言还是让儒家重新上位比较简单一些,更省力气点。
朱元璋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的走到了权力的顶端,他也害怕有人不愿服从自己的统治。
因此,他选择复兴儒教,同时对百姓注入仇恨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能够带领他们抵御外族入侵的人,若是没有他,天下还在异族的统治当中。
自那开始,以儒家为首的科举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再也没有了天马行空的文人,只有怀揣“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士子。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提高士子地位,奠定舆论基础,在那时候全天下读书人都自号孔子门徒,朱元璋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就必须先在孔老夫子的身上下手。
他多次夸赞孔孟学说,“孔子之言,诚万世师也,真治国良人“,如此一来,大家就真的开始信服朱元璋,认为他是一个明君。
要知道,在元朝时期,十儒九丐,甚至有的连乞丐都不如。
朱元璋想要重建儒家统治体系,不能只是祭奠孔子,还要拿出些实际行动,让士子们看到自己的心意。“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