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大明未来扩张的策略(5/7)
富足,越来越强盛。”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大明的官员都换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科学门人,大明未来才会更加强盛?”
朱瞻基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他自己也不确定他想的是不是对的,这些都是他学习儒学和科学带来的思考,他觉得与儒学比起来,好像科学要好一些。
恰是此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照亮了朱瞻基稍显稚嫩的脸庞。
苏泽愣愣的看着朱瞻基,思索了一番才说道“这个我给不了你准确的答案,你可以再看看。”
“儒学能传承下来自然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可儒学一家独大是不可取的,百家争鸣才是正道。”
“你的意思我听懂了,我说说我的看法,你拿农业研究所里的人举例,那我也用他们来举例。”
“他们是读书人吗,在我看来是的,可他们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治理地方的读书人,他们是学者,研究者,你让他们去治理地方是不行的。”
“他们能让一县之地的粮食增产,可他们不能治理一县之地,这个你要分清楚。”
“治理地方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偏才,现在大明的官员只懂儒学,其他的一点不懂是不可取的,可你不能让学农学的去治理一方,那也是不可取的。”
“大明如今需要的官员是那种能带着百姓们一起发展,齐头并进的领头人,而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人才。”
“你所见的清风县学子其实有些偏科了,你大概不懂什么是偏科,就是他们学的只是某一方面的学问,并未涉及其他方面,科学不是一门学问,你要硬说科学是一门学问也行,可科学里面还包含了许多种学问。”
“想要解决你所想的那些问题还得要看接下来咱们办的书院,那里面出来的人才是我心目中大明未来的官员,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人才。”
“如果可以,我是想书院出来的学子不参加科举,从底层小吏做起,积累经验,最后再看他们能走到什么位置。”
“其实我觉得现在朝廷招揽人才的方式有些不妥,指望一个读了十多年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去治理地方是不现实的,他们除了会读书,写文章还会什么?”
“懂农业吗,懂商业吗,懂百姓民生吗?”
苏泽双手笼袖,边走边说,倒也没有为了宣扬科学而全盘否定儒学,没那个必要。
朱瞻基跟在苏泽身边侧耳聆听,有时点头,有时皱眉。
快要到大门口的时候,苏泽盖棺定论道“做学问和做官不能混为一谈,这是两码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