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3/5)
来就不是冲着票房去的。当然,也并非纯文艺电影,pta本人在独立电影届是代表性人物。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好莱坞,当时的好莱坞被所谓的八大电影公司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了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编自导,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那不是和王晶完全相反嘛!”
“人各有志,你也不能说商业电影不好,说句难听点的,你的电影不挣钱,有没有下一部都难啊!而你拍的电影能一直赚钱的话,那你就能一直拍你想拍的电影。”
“也对。”陈拓认同道。
“第六部电影是一二年的《大师》,豆瓣评价不高,只有7.4,入围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银狮奖和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沃尔皮杯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创始人之一的沃尔皮。至此,pta成功收获三大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项,载入史册。这部电影普遍认为剧情乏力,不是很精彩。当年也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只不过男主华金菲尼克斯因为零五年由他主演的《与歌同行》没有获得影帝,觉得奥斯卡评选太勾心斗角,并未出席那年的颁奖晚会。值得一提的事,那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得者是《卡波特》的男主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而他正好又是《大师》的男二号。”
“缘分。”陈拓笑着说道。
“然后是一四年的《性本恶》,豆瓣7.,评分不高不低。这是一部改编电影,因此提名了多个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改编剧本奖,也包括了奥斯卡的最佳改编剧本奖。影评人协会奖就是各个影评人协会的奖项,每年美国许多州或者地区的影评人都会弄自己的影评人协会奖,这一点国内就没有,国内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影评人协会,基本都是各自为战,毕竟谁也不会服谁,也没人有这精力搞这些。当然,国内有电影评论协会,可惜基本没啥地位,也不够专业。”
“这个我好像新闻上看到过,说是国内很缺各个职业性的组织,不像国外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组织,而且是会为自己的成员真心做事那种。”
“这个不好说,有无私奉献的,也有中饱私囊的,不能一概而论。”夏薇薇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不怎么想聊,“第八部电影长片是一七年的《魅影缝匠》,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