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卅)“如太子监国”(2/5)
于“太子监国”的普遍认识作为基础,反对高务实将暹罗兵权交给高渊。但他并不真的得罪黄止汀、高渊母子,因此马上又表示,如果老爷是想锻炼大少爷,其实可以将整个南疆的政务交给他,这样也既符合“太子监国”的正常思路,又可以更加全面的锻炼和考察大少爷的能力与心性。
他这么一说,黄止汀的面色果然好了不少,不再像之前初听高务实之言后那番紧张严肃的模样。尤其是高陌论及“太子监国”,黄止汀难免有些意动。
中国古代的监国基本上是指太子监国,也就是刚才高陌所说的,“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当然也有宗室监国或者大臣监国的情况,比如本朝英宗土木堡之变前让弟弟监国,宣德时期宣宗巡边则让重臣张信留守北京,不过比较常见的还是太子监国。
监国一般是皇帝出行或者不能视事的时候,可能会下诏命令太子监国。太子监国的情况在历朝历代中是比较普遍的,如曹操西征马超,世子曹丕监国;孙权办理迁都建业之事,太子孙登监国武昌;李渊驾崩的时候,李世民居丧,让太子李承乾监国;朱棣北征,让朱高炽监国;乃至于鞑清时康麻子出征准葛尔,也由太子胤礽监国摄政。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都有太子监国,那么太子监国有什么好处呢,何以黄止汀一听这话立刻意动?
其实设立监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当皇帝不在的时候保证国家能够正常的运行,而且提前让太子熟悉国家政事可以锻炼他的能力,以后太子登基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这点在朱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元章培养朱标培养了二十年,是满朝上下可谓人人满意的皇位继承人,其个人品行与能力都被朝臣认可,但是结果出了意外,朱标竟然走在了朱元章之前。
后世但凡对明初有所了解的人,几乎清一色认为如果朱标继位,肯定要比朱允炆这个娃娃做得好。以他的胸襟、威望和能力,不可能逼反朱棣,甚至就算真逼了,朱棣也几乎不可能会选择反抗,所以监国的确是培养太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其他朝代暂且不论,就以大明为例来看看吧。明朝前期非常注重继承人的培养,对太子太孙的教育看得很重,比如武宗朱厚照当太子时都有大学士倾心教导,虽然武宗本人逆反心很重,后来搞出不少事来,但至少他接受的教育是足够的。
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万历以后,因为国本之争的影响,培养继承人就没那么靠谱了。比如原历史上的光宗朱常洛,就因为不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