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三)(2/5)
高务实是制度熟手,沉一贯难道就差了?他经过一阵慌乱,此时已经慢慢定下神来,开始寻找破绽,而且还真被他找到了一点。
“二位当知,刑科科长虽于此事之中可以对锦衣卫施加一定影响,但这有一个前提,那便是皇上不能亲自对锦衣卫有所暗示,否则……”
这就不劳您“否则”个明白了,王家屏和高务实当然很清楚。
明太祖朱元章时期便诞生了锦衣卫,最初其作为军事机构听命于皇帝;到了后期演变成为兼具特务性质和司法性质的一个特别机构。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尽管其职能不断扩张,但始终不变的是,其效命对象永远是皇帝。
本来嘛,锦衣卫的产生就与皇帝的猜疑有直接关系,所以后来成为帮助皇帝维护京城社会秩序监察,以及司法审判等活动的监视工具,又因此有了很多特权。
由于这些特权都是依附于皇权才得以存在,同时也因为这些特权使他们要面对其余朝臣——无论文武——的敌视。那么在此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是忠诚于皇帝的,也只能忠诚于皇帝。
当然,本书前文曾经提到过,锦衣卫发展到现在,“文官化”已经很严重了。什么叫“文官化”?就是很多文臣因为立下军功而被皇帝恩荫子弟进入锦衣卫。
这些子弟受恩荫进入锦衣卫时,几乎不可能从基层做起,最起码也是百户起步,而锦衣卫之所以能保持忠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世袭制。
百户已经是中层军官,起步可不算低,而还有很多文臣子弟进入之时直接出任千户,甚至镇抚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乃至指挥使。
比如高务实手头就还有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一个指挥同知、三个千户的恩荫名额——只不过他至今也没指定恩荫对象,故并不生效罢了。
这看起来很可笑是不是?毕竟锦衣卫以往的最高军职就是指挥使,那么按照高务实获得的恩荫,他甚至可以随便指定一位自己的子侄成为锦衣卫指挥使,这不是乱来了吗?
其实这种情况以往的皇帝就早有考虑,比如说“锦衣卫最高军职”理论上是指挥使,可实际上皇帝会另外安排人去做“锦衣都督”——比如当年老成国公朱希忠的弟弟朱希孝,人家才是锦衣卫真正的当家人。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获得锦衣卫指挥使恩荫的文官本人通常比较“自觉”,几乎都不会真的指定一位子侄去就任这个指挥使。
怎么说呢,锦衣卫指挥使这个“理论一把手”的位置至少听起来比较敏感,一般能拿到这种程度恩荫的文官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