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第十七章(4/6)
号称五万余人,依我看其中亦有两万民夫,只有三万步兵,五千骑兵罢了!”
“小沛的兵力呢?”
“我兄弟部曲足有万人!”
张超答得飞快,但张邈一直在旁边沉默着。
“那么,我们要用这一万兵力,北上济北,绕开兖州,再南下进入东郡,击破袁绍的三万兵马。”
张超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睛里带着快要被洗脑的狂热。
“以将军的谋略,必能击退袁军!”
“……好,就算我能击退袁军,”她问道,“然后呢?”
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渐渐发现了一件事:
当乱世来临时,不仅平民百姓没有做好准备,其实很多士族甚至是公卿也没有做好准备。
在黄巾之乱前,张邈张超兄弟都是两千石的郡守,张邈更是四处结交壮士,颇以侠义闻名,可以说他们在那个熟悉的,大汉王朝的框架里,工作做得一直不错。
但是当乱世来临,考验一位地方官的重要标准变成了能不能保住自己的领地时,有些人就露怯了。
——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天生的将才,他们大部分都仅仅是大汉的官僚而已。
少数表现优秀如刘表这样的人,可以用阴谋和手腕将自己无法领兵打仗的劣势掩盖起来,更多的地方官就像路边的草芥一样,就像颠沛流离的庶民一样,一片片的死,一家家的死。
刘岱死了,刘虞死了,刘繇死前也已极其落魄,孔融需要太史慈单枪匹马出城去请救兵,诸葛玄若是没有她遣人去接,恐怕也一样死得不怎么好看。
而面前的张邈张超兄弟也是其中典型。
他们是有家业,有私兵的,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打赢一场战争,以及战争又意味着什么。
他们只是还在用昔日的价值观,昔日为人处世的方法,盲目而热切的想要救一位朋友。
“如果袁绍没有受到任何其他方向的阻挠,仅仅只有小沛一支兵马去援救东郡,并且我们击退了袁军,”她说道,“我可以为二位简单推演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首先是——袁绍绝不会善罢甘休。
“濮阳距离邺城只有二百里,轻骑一日便能到达城下,可称卧榻之侧。不必说袁绍,天下任何一个诸侯都不会容忍这样的叛逆,否则邺城岂非日夜不得安宁?
“而邺城距离濮阳又这样近,袁绍想要增兵是极容易的,冀州有多少兵马?听闻不下于二十万之数,这支大军很快将到达濮阳城下,并且带满补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