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第一章(4/5)
如说那些品德不足以为吏之人会欺男霸女,横征暴敛,让本就困苦不堪的百姓陷入更加不幸的境地。
陆悬鱼有个主意。
“阿白的健妇营中有数百妇人,她们其中有许多青州人,阿白教她们识字明理,又懂得法纪,派她们去任小吏,岂不便当?”
然后就轮到孔融的“没有这样的先例”了。
“没有先例也没有关系,”她很自然地说道,“在我之前,也没有军功封侯的妇人。”
孔融瞥了她一眼,“天子降诏,自然是不敢不从的。”
“……你不能说连当个小吏都要天子降诏。”
孔融还在摸他自己的胡子,“非不愿,实不敢也。”
她盯着孔融那一把保养得很好的胡子看,很想揪下来问问为什么跟他讲话这么费劲,一直盯到旁边有人忽然出声了。
“在下倒是有个折中之策。”
今天的陈群也在孔融这里,据说原本是同几个学士在修订一些地方法律法规,听说她来了,就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作陪。
……就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整个人看着像个价值不菲的青瓷摆件似的,也不知道他在这里作陪的意义是啥,尤其他还一直没说话,所以刚刚开腔,还吓了她一跳。
但是陈群没看她,“现在天寒地冻,士庶归家,多有难处,不若就作权宜之计,令那些妇人各自归乡,暂行里吏之职,待诸事安定后,再命她们回营就是。”
孔融突然转过头,很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孔融总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
这的确是件小事,但考虑到他是孔子二十世孙,在儒士中素有名望,原本青州已经有一位女侯,现下乡里又任用女吏的话,传扬出去,引起士人议论,便不能等闲对待了。
他的这些为难之处,陆廉是一定不能理解的,她岂止不能理解这些事,她甚至连“天子”、
“诸侯”、“大夫”、“士”、“庶民”之类的等级意识也很模糊,她行事根本不是为了匡正这个“纲纪”,而是为了她认知里的另一套“纲纪”。
因此她跑来提出这样一件令他感到为难的提议,孔融并不感到奇怪。
……但出身颍川陈氏的陈群开口帮她就很奇怪了。
她不知其中的麻烦之处,陈群却是明显知道的,否则也不会想要借“权宜之策”来含糊过关。
开了这样的先例,现下又是战乱频仍之世,男子战死,乡间多妇人,执行时日久了,是不是权宜之策就很难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