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 女儿(2/3)
导致他至今和大司农的关系僵硬,最后那场闹剧以大司农儿子意外死亡告终。那小子喜好游山玩水,仗着父亲的职位天不怕地不怕,偏要在雨后初晴时踏青,结果脚滑坠崖。虽然这么说很对不起,不过大理寺卿很感激那孩子能死去,否则他真不知该怎么与大司农收场。
女儿一直喜好诗,吟诗作赋更是拿手好戏,而且常常借着自己的人脉关系广交出名诗人,交际范围特别光,在京城的富贵圈都小有名气。大理寺卿在她的婚约废除后,就没再主动提出替她寻亲的事,他真经受不起女儿这般折腾,只能寄希望于她自己。
她现在穿着非常正经,大理寺卿不禁浮想联翩,觉得女儿一定是找到了心上人。
她能找个正常点的就好了。
大理寺卿对她的婚约限制已经放到了最低。
“我可认识?”
“父亲应当不认识。”女儿摇头,“是很久之前认识的朋友,有些年未曾联系,他忽然回来京城,便想见一面。”
“这样啊……”老友相见,多半擦不出什么火花。大理寺卿失望地摆手,“早去早回,今天北伐军出城,路上小心,叫龚慈送你。”
“好。”女儿没有拒绝。
龚慈是他们家的老奴仆,忠心耿耿,还有一身武艺。
目送女儿离开后,大理寺卿重新把目光放到窗台外的京城。
他在这站了很多年,侦破了很多案件,将不计其数的官员、朋友送进地牢。多年的历练让他培养出追踪案件的嗅觉。如今,他能闻出在京城蔓延的气味——是一场如蛛网般紧密编织的阴谋,小皇帝遇刺不过是其中一环,他好像触摸到了线索,但有可能只是冒失撞入蛛网的蝼蚁。
寒冬的阳光尤为可贵,各行各业的人正马不停蹄地奔波,他们驻足观看北伐军片刻就奔向本职之处。
他选定的住处在往日非常清静,可现在,府内上上下下热闹非凡。军事行动的血脉喷张感染了京城的所有人,表面上人们按部就班地行动,内心却期待一场扬我国威的厮杀。北境人的确嚣张过头了,这几年有许多不好的传闻从那边传来,说哪个村落被北境人摧毁,哪家人被他们生吞——一股愈演愈烈的黑暗正在北方汇聚,人们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这次是北境自找的。大理寺卿心想,如果那个苍言不主动派遣使者来京,他们还能蹦跶一段时间。
院子里传来马的鼻息声,一定是老仆把骏马从马厩拖出来了。大理寺卿伸长脖子,看到了正踩上马车的女儿。阳光恰巧折射进眼睛,他避过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