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兵部署吏案(上)(3/4)
。
偌大的栒房里,只剩下元载和周钧二人。
听着耳旁那些喊冤声,元载苦着脸,抬起头来,对周钧小声说道:“衡才,也不知我今年是不是命犯太岁,不知怎么,就承了这么个倒霉差事。”
周钧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元载,心中暗道,对不住了,元公辅,虽然不知道蝴蝶效应是如何运作的,但你参审兵部署吏案,怕是与我有些干系。
想完,周钧对元载说道:“公辅,此案实乃右相所发,内情恐怕没有旁人想的那么简单。”
元载说道:“但京兆府和御史台都审理了这么长的时间,案宗累牍如山,也不见有何蹊跷。”
周钧看向案宗,轻声言语道:“倘若此案涉众甚广,不止一人犯事呢?”
元载听了一惊:“此言过矣,衡才可知其中利害?”
周钧未答,只是拿起近些年来的武官铨选名录,一页一页的翻看了起来。
约摸过了一个时辰,就在元载昏昏欲睡的时候,周钧将名录推到了他的面前。
元载强打精神,只听周钧说道:“你且看看每年过试武举进士的出身,再计数做类。”
元载依言统计了一遍,发现开元年间,门阀子弟过试进士的人数,大约是寒门子弟人数的三倍。
周钧又拿起天宝年间的铨选武官名录,让元载再统计一遍。
元载又算了遍,吃惊的发现,天宝年间寒门子弟过试人数,反而要比开元年间还要少。
从天宝初年,至天宝四载,门阀子弟过试武举的进士人数,居然是寒门子弟的五倍左右。
元载皱紧眉头,疑惑问道:“这怎么可能?自太宗起,唐民教化,门阀与寒门之差别,理应越来越小才是。”
周钧点点头,根据历朝历代的史书统计,事实的确应如元载所说。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自东晋开始,往后每一个朝代,都在提高。
隋朝时,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是17.2%,唐朝时是24.5%,而到了宋朝,这一数字高达46.1%。
然而,开元年至天宝年的武官铨选,寒门过试比例,不升反降,这一现象本身就非常不正常。
精明如元载这般,已经大约猜到了背后的隐情,不由脸色苍白。
他看向周钧,张开口想要劝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从何劝起。
周钧站起身,长吁了一口气,对栒房外的狱卒们,沉声说道:“劳烦诸位,将这两年武举铨试的七试考绩,统统取来。”
元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