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机】第十八章 垂死前的挣扎(3/4)
自主开发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给客户体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前景……
他左手拿着翻页遥控器,右手夸张而有力地做着各种恰到好处的手势。
他的演讲彻底打动了台下上百位高净值人士。兴奋到极点的季乐斌的眼里不断泛着蓝光,恍惚间觉得在蓝光闪过之后,自己即将站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似的。
那天,热火朝天的路演,让季乐斌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感觉踏上了创业之路以来最风光的时刻。
当年,dn股东们的愿望确实实现了!
但也就在那一刻,潘多拉魔盒同时向季乐斌打开了,而魔盒中的第一个邪恶和祸害就是“贪婪”,似乎是为了考验季乐斌和他的合作伙伴的心态、理智与情感。
dn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如今,回过头来想想,当时公司上市,并不是季乐斌和他的合作伙伴有多么的厉害,也不是dn有多么牛逼,更不是投资者的一缕阳光,而是身不由己地置身于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是“猪都能飞上天”的浮躁时代,造就了dn的表面“辉煌”。
在华夏,每个民企的辉煌和没落,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变换的只是演员,不变的是剧情。
当然,外来的诱惑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并不在于你能否抓住市场商机的能力,而在于你拒绝诱惑的能力。
而很多企业之所以走错了一步棋,就是因为经受不住资本的诱惑。
尽管有着无数因为贪婪而导致失败的教训和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但依然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企经不住诱惑,前仆后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很多民企的老板,自以为是最懂经济的经济学家或企业家。
都以为找到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规律,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而疯狂地利用金融杠杆。
更令人可笑的是,他们居然以为眼前所拥有的财富,真的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天份打下来的。
殊不知,是时事造就了英雄。
一旦大潮退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是一块海底的礁石而已。
……
那天晚上从6点30分开始,季乐斌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宴会厅的那扇大门,而且显得十分的烦躁不安。
他今晚的种种行为和面部表情,不由得让在场一些敏感的人士联想到自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