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聚宝斋风云(十二)(2/4)
“因为浅土坑里的东西常受地表温度的影响、水的渗入、小动物打洞等使空气进入,坑里的陶瓷大多氧化较好,有老化现象,釉面基本与传世摆设器类似,釉面较为莹润、鲜艳、崭新,胎脚也较为油润,器物表面大多较润滑。”
“而深埋的陶瓷一般因与空气隔绝、没有或少有氧化,刚出土时釉面会很鲜艳、崭新、明亮。”
“这种器物如与泥土等直接接触的手感较为润滑、如没与泥土等直接接触的手感的润滑度会差些、一些器物胎脚粘有窑渣等的会有锉手或刺手现象。”
赵天明朝着孙会长讥笑道。
“按照寻常鉴宝者看来,凡是这类东西多氧化较差、外表没有老化现象,一般易被定为高仿品,但如果为一市的会长也如此草率,未免就太过于肤浅了。”
“就比如说马王堆汉墓里的漆器,刚出土时鲜艳、崭新、明亮,靠近还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漆味。”
“一些没有参加现场考古的专家以为是仿品,特别是外国来参观的专家更认为是仿品。有的外国专家还以为是重新漆过。”
“但实际上,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深埋的东西基本与空气隔绝,虽然过了千百年,因较为密封使气味很难挥发、更难说东西会氧化和老化!”
赵天明很快又面向聚宝斋的王老板方向道。
“方才我听到有不少人远远看到这件器物就直言赝品,流传古董圈的老话或许大家都都听到过,一丈开外定新老不可取,这会使收藏人痛失珍品!”
“之前就有一个电视台专家,在做节目时扬言一丈开外定新老,这是对祖先文化的藐视!也是对忠实观众的极大误导和忽悠!”
“古陶瓷传品的磨擦痕,现代仿品有造作的磨擦痕,一般无色、很细,且肉眼很难看到,都必须依靠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才能看到、看清楚。”
“古陶瓷以清三代青花为例,大多古陶瓷釉下青花线条是由细微颗粒排列组成的,如果没有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高仿品的造型,颜色,花纹甚至是触感,都可以造得乱真,但是釉下的线条却没法象古陶瓷一样由细微颗粒排列组成的,这是因为现在所用的颜色料是化学颜色颜料,而过去颜色料的一般用是人工研磨的矿物颜料。”
“如果不是很近的距离,且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是无法看到釉下线条是由很多很多细小颗粒排列组成的。”
“正如这件正德年间供春壶,看起来色泽鲜艳有质感,摸起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