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行刺蜀相(5/10)
国,是真为国之柱石。
赤乌二年,潘濬病故于任上,吴主怜之,令其子潘翥袭爵。
诸葛瑾受责,心下不安,由此亦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前嘱咐家人棺服丧事务需简约,不许盛葬,并上表请罚,遗嘱吴主:臣子诸葛恪志大才疏,聪明外露,不可使其掌握兵权。若掌大权,必将误国。
孙权追思诸葛瑾一生为吴,立功无数,遂令厚葬,并使诸葛恪袭其父爵。
赤乌七年正月,丞相顾雍病死。孙权命陆逊为丞相,下诏嘉勉。
当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位,两宫并立,朝廷百官多派子弟分别侍奉。全琮因次子全寄为孙霸宾客,便写信向陆逊告知此事:我恐长此以往,则必产生派系纷争,不利于国。
陆逊回书全琮:某谓官僚子弟,应凭才能晋升,不该通过私第邀利取荣。依附两宫势力者,则必各自结党,古人最为忌讳。公宜效仿故汉相金日磾杀子,以防羞辱家门。
全琮对陆逊所言非常不满,怒道:世间岂有劝人杀害亲子者耶!
两人从此不和,积怨渐深。不久全琮父子上表孙权,称陆逊外甥顾承曾串通陈恂,谎报战绩以谋求高位。孙权怒而不察,命将顾承与其兄顾谭皆流放。
陆逊不料全琮行此卑鄙手段报复,连累自己两个外甥皆被流放,亦为此愤愤不平。
吴宫内部,太子孙和之母王夫人又与孙权长女全公主积怨。孙和担心太子之位不稳,便使心腹藏于孙权床下,窃听最高机密。
心腹因闻吴主与重臣杨竺谈论,欲立孙霸为储,立即还报太子。
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令到武昌见其族父陆逊,请为自己出面申辩,太子太傅吾粲也为此事,屡与陆逊互通消息。
陆逊误听二人之言,便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天子。
孙权见陆逊奏提到孙和与孙霸嫡庶之辨,便觉禁中密语漏泄,于是大怒,将杨竺、陆胤、吾粲皆收监审问。又遣使写信责备陆逊,不该打听宫中机密之事。
杨竺惧死,胡乱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却不发一言。陆逊痛悔不应卷入太子夺嫡之事,不胜愤忿而卒。终年六十三岁,去世之时,家无余财。
孙权闻报大悔,因陆逊长子陆延早夭,使由其次子陆抗袭爵,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送灵柩东回,葬于横山。陆抗进京面见孙权,洗清杨竺所控父亲所谓二十条罪行。
东吴内部倾轧,由此朝政日非,国力渐衰。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再说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