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刘辩诈死(10/12)
。群雄因为皆服太傅袁隗,故都推举其侄袁绍为盟主。
董卓:袁绍志大才疏,多谋少断,有何能为!
李儒:恩相所言是也,倒与济北相鲍信堪称知音。
董卓:此言何谓
李儒:因只有鲍信坚称,曹操才是堪为盟主者,但众人不服其论,只服袁绍。
董卓:最终如何
李儒:最终袁绍接受众托,自号车骑将军,群贼都被假授官号,曹操授行奋武将军。
董卓:彼若举众而来,我将以何拒之
李儒:诚如恩相所言,袁绍乃无谋之辈,彼众亦为乌合之众,不足惧也。恩相戎马半生,威震西凉,其谁不知且有大将牛辅、吕布为助,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以为爪牙,更是纵横天下,无往不胜。山东群贼若来,只须派兵把住汜水、虎牢二关,必能败之。
董卓听罢,哈哈大笑:再兼贤契智谋无双,我无忧矣。
镜头转换,按下洛阳布防,复说山东群雄。
河内太守王匡收到桥瑁檄文,立即响应,遂尽发河内之兵,向西而来。因派从事韩浩为先锋,率领兵马驻守于孟津;又派遣部下精锐“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
董卓闻报,乃用李儒之策对敌。因使李傕、郭汜虚张声势,扬言欲从平阴县渡河,使王匡闻报因而死守河岸;复派吕布却率精锐部队,经由小平津渡河,绕到河内后方,施行突袭。
王匡不善兵法,由此中计,一战大败,几乎全军覆灭。于是只得返乡,重新招募兵马。其后未几,复获强兵猛卒数千,军威再振。
这边吕布虽败王匡,压住关东联军锋锐;但牛辅征伐河东白波军不利,大败而回。
董卓闻报大怒,乃与众臣议论,暂且按下河东不理,要发京师所有部队,对抗关东联军。
尚书郑泰闻听,出班谏阻道:丞相不可。山东千里沃野,租赋占据全国之半。今黄巾方息,若再加以兵灾,则天下危矣。夫政在德,不在众也。
董卓不悦道:则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
郑泰答道:非谓其然也,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将帅,闲习军事。袁本初乃是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乃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此数路诸侯并无军旅之才,临锋决敌,决非明公之俦。彼等虽号称十八路联军,但王爵不加,尊卑无序,若恃众怙力,将各棋峙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也。且山东承平日久,民不习战;而关西顷遭羌寇,妇女皆能挟弓而斗,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