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集 五伦治蜀(6/12)
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诣度辽将军营,屯朔方、五遥郡县;妻子自随,听便占籍;有罪逃亡者令赎罪各有差。凡从者皆赐弓弩、衣粮。
及至次年,明帝又再下诏:命郡国死囚减罪,与妻子诣五原、朔方,听便占籍。所在死者,免其妻子之父兄一人终身征役;如妻无父兄,赐其母钱六万,并免其口算。
永平九年,天下太平,四海晏平。
汉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为“佛”,遂派郎中蔡愔等人到天竺求道。
蔡愔一行遂远赴西域,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终于到达大月氏,遇见印度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在蔡愔力邀之下,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便随蔡愔一行,用白马驮佛经四十二章,以及释迦牟尼佛像,历时二年,回到洛阳。
汉明帝接见两位胡僧,并问蔡愔:卿所带来佛经,所论如何
蔡愔:臣等所带回经书,大抵提倡虚无为宗,慈悲不杀;认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行为善恶,皆有报应,故佛道尊崇修炼,以至成佛。善讲宏阔胜大言论,以劝诱人心而精于此道者,号为沙门。
明帝大喜,敕命在洛阳雍关之西敕建佛寺,命名为白马寺,以纪念佛教进入中国。白马寺由此便为中国早期佛教传播中心,并为中国佛教祖庭释源。
于是中国始传佛教,图画诸佛形象。此后各地都建有寺院,皆以白马为名。
楚王刘英奉黄缣、白纨诣见国相,要求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上奏天子,刘庄诏令还其缣帛,以助伊蒲塞、沙门盛馔。此为中国人崇信佛教,著录之始。
公元69年,永平十二年。汉明帝下诏,升迁第五伦为蜀郡太守。
字幕: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郡长陵县人,齐国田氏后代。个性耿介,重视义气。新莽末年,盗贼四起,宗族乡亲争附第五伦。
镜头闪回,新莽末年。
第五伦因见天下大乱,于是聚集宗族乡亲,在长陵县险要之处修筑堡垒。贼人来后,便率众引弓持矛,坚守自卫。
此后有铜马、赤眉军数十部陆续前来围攻,俱都无法攻克。郡尹鲜于褒欣赏第五伦才干过人,于是征聘入郡,命为属吏。
第五伦后任乡里啬夫,均平徭役,调解怨忿,甚得乡里欢心。因自卑啬夫职微,其后便带家人迁居河东郡,改名变姓,自称王伯齐,意谓祖上曾为齐王,并为春秋之霸之意。
迁居河东之后,王伯齐为宗族生计,常以驼马载盐,贩于太原、上党等地。商团所过之处,凡离开宿营之地,都将畜粪打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