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 鱼藏刺僚(5/12)
。又从生活年代考证,范蠡晚于老子约四十余年出生,而计然正处于老子与范蠡之间,年龄上便极吻合。
计然收范蠡为徒,遗七计而助勾践灭吴称霸,只是牛刀小试,而且不露声色。范蠡助越称霸,不似管仲相齐,百里奚相秦如此招摇,而是成大业于无形,正是道家手段。范蠡功成而去,亦更是道家手段,绝不似儒家、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或匠门、医门行为。
范蠡既得师父计然指点,于是大拜八拜,下山出林,一路飘然,向东南而去。
周敬王四年,是为楚昭王元年。
吴王僚趁丧出兵伐楚,使二弟公子盖馀、属庸为将,围攻灊邑。同时命四叔季札出使晋国,以观诸侯之变,防其助楚。
楚昭王轸新立,闻说吴兵来攻,急与众卿聚议拒敌之策。
公子申献计:吴人乘丧来伐,我若不出兵迎敌,便是示弱,必更启其军深入。依臣愚见,可令左司马沈尹戍率步卒一万,往救灊邑;复遣左尹郤宛率水军一万,从淮汭顺流而下,截住吴兵之后,使其首尾受敌,不得归国。则吴兵进退无路,必被我擒。
昭王大喜,遂用其计,使二卿调遣兵马,水陆分道而行。
吴公子掩余、烛庸正围灊邑,谍者来报:楚国救兵来到!
二公子大惊,分兵一半迎敌。
探马又报:楚将郤宛引领舟师,从淮汭塞断江口,绝我归路。
二公子由是进退两难,乃分作两寨,为犄角之势,与楚将相持,一面遣使入吴求救。
吴王僚闻报惊慌,乃使世子庆忌离京北上,纠合郑、卫之兵,去救掩余、烛庸。由此吴王心腹亲信俱都领兵出都,单留公子姬光在国,保卫郢城。
公子光以为时机已至,遂与伍子胥商议:我若于此时夺位,不亦可乎
伍子胥:诚然,如是!
公子光大喜,乃召专诸至府,与伍子胥共同商议行刺之事。
伍子胥:王叔及公子皆不在朝,王僚势孤,时不可失。公子光本为王嗣,被姬僚夺去王位,众卿大夫大半不服。故若公子得位,便是王叔归来,亦绝无再废长兄嫡子之理。
专诸:筹谋在兄,行之在弟。贤兄但曰王僚必杀可也。其母老子弱,两弟一子将兵在外,又被楚绝其后,不能得归。外困于楚,内无骨鲠之臣,趁此杀之,无如我何!
公子光大喜,顿首谢道:若果成此大事,壮士万一不幸,则公之老母妻子,皆归在下抚养,不使失怙。姬光之身,即子之遗身也。
闻此不吉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