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平王东迁(9/12)
戏诸侯及废长立幼,其实不然。
历史真相:周代以亲亲尊尊为纲,无论分封诸侯,或是宗法继嗣,皆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为则。宜臼母为王后,己为嫡子,故须立为太子。然而宜臼成为周平王后,当政五十年之久,毫无建树;则当初周幽王废嫡立庶,当属英明之举,并非偏心之故。所谓知子莫若其父,周幽王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改立伯服,可谓明知嫡子宜臼,并非治国之才。
再说平王东迁,其实非因躲避犬戎侵扰,而是因二王不能并立。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回京即位,但有在此次政变中失势者逃回周原,扬言废太子叛变,弑君杀父。于是周原地区诸侯以虢公翰为首,拥立王子余,称为携王,宣布宜臼乃属僭越。
虢公乃是武王血亲,且为得力功臣,又世代掌管天子六师,乃是重要屏藩诸侯。周厉王三年,淮夷侵洛,虢公长父伐之不克,导致虢氏在周王室地位下滑,朝中反对者渐多,便皆指其为奸臣。周幽王时,虢石父在朝中辅政,也被诸侯看成奸臣。
虢石父而后又有虢公翰,一直留在周原故国,此时闻说宜臼僭立,故此扶持幽王之子余臣为君。在周人看来,宜臼为争王位,竟勾结申国、曾国、犬戎,洗劫丰镐二京,弑君杀父,就是叛国大逆。故此周原诸侯宁立臣余,也要反对宜臼,因而出现二王并立局面。
周平王自知不是宗周六师对手,故此被迫东迁。
东迁之后,周平王乃封郑武公为上卿,因其控制成周八师。又拉拢晋文侯,加封秦伯为诸侯,赐封岐山以西土地。岐山本是携王根据地,周平王慷他人之慨以赐秦人;又借此向天下诸侯表明,丰镐二京故地还在自己手中,实乃一举两得。后为收买虢公反正,又将此旧地改封给虢国。当太子宜臼借外祖申侯之势,袭杀生父幽王之时,向犬戎借兵相助,则犬戎是平王盟友无疑。周平王东迁是为避开携王,而非犬戎,由此可知。
周平王东迁之后,很多山东诸侯并不支持,且不进贡。尤其鲁国,作为山东诸侯之长,一直拒绝承认周平王天子身份,直至其驾崩。综上所述,周朝王权坠落,主要是因周平王弑君夺位,所谓得位不正;故此无限分封赏赐,以求诸侯国支持,最终导致造成周朝衰落。依此论之,东周王权不振,实与幽王无关。
于是只因王室不振,导致诸侯崛起。
头一个崛起诸侯,正是周平王小姨父郑武公掘突。武公因护送平王东迁,由此取得天子信赖,被委以重任。便乘周室衰微,又得专征伐,便逐步侵占东虢及郐地。
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