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至桂州(2/4)
如潮。
绍圣三年,李三坚离开桂州赶赴京师应试省试,转眼三年过去了,李三坚已经从一名十六岁的少年长成了年近二十岁的青年,可数年过后,李三坚一事无成,又回到了桂州,参加广南西路的发解试,这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此处李三坚路过梧州,又遇到了摩尼教的事情,方十三、吕师囊等人同时撺掇李三坚入教,使得李三坚哭笑不得的。
加入并信奉摩尼教,这这么可能?李三坚心中暗道,要知道朝廷对各路欲参加科举的士子审查是异常严格的,若李三坚如今,也许就会被取消贡举的资格,如此李三坚就得不偿失了。
不但如此,若朝廷将摩尼教视作是邪教、异教、反教,李三坚混入其中,岂不就是从逆之举?如此以来,李三坚及其家人岂不就是要深受其累?不但贡举无望,就连活下去都会变得异常艰难,这也就是李三坚仓皇逃离的主要原因。
朝廷权臣当道、君昏臣佞,就算登科也无半点所用?李三坚想起方十三之言是暗暗摇头,君昏臣佞?李三坚是见过赵煦的,看起来除了身体不太康健之外,并不是个昏君的模样啊?其后李三坚了解到赵煦的所作所为,除了有些年少冲动之外,可以说是一位较有作为的明君。
况且就算是君昏臣佞、民不聊生,又与李三坚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三坚胸无大志,参加朝廷贡举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为了让自己极其家人过上好日子,过上衣食无忧、受到他人尊重的好日子,如此,朝廷之上再怎么乌烟瘴气,与李三坚又有何关系?
方十三、吕师囊等人话里话外对朝廷是极为不满,对世道不公是极为愤慨,并且带着一丝造反的味道,于是就将李三坚吓得落荒而逃。
造反?从古至今,造反的有几人成功的?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均是落了个满门抄斩、尸横遍野的下场,均是豪情万丈,却又命比纸薄,有的甚至是身败名裂,李三坚对此是清醒无比。缘分
黄教授?李三坚心事重重的走近桂州城池之时,忽然发现钦州县学教授黄涣领着数人正站在城门口微笑着看着李三坚。
他怎么来了?他是如何知道我今日来到桂州?李三坚心中哀叹道,真是怕啥来啥,自己无颜再见黄涣,可刚一到桂州,就遇到了黄涣,使得李三坚简直如坐针毡。
要知道除了苏轼曾经是李三坚的师父之外,黄涣也可以说是李三坚的师父的。
“岭南生徒李三坚拜见黄教授。”黄涣明显是在迎接自己,李三坚只好翻身下马,硬着头皮上前施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