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贼心虚(1/4)
宋神宗皇帝余有六子,其中赵煦为当今圣上,其余五子之中穆王赵佖是除了赵煦之外的年龄最大的,为年长者,按“立长不立贤”,赵佖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而宪王赵似却是太妃朱氏所生,为皇帝赵煦的亲兄弟,因此也有极大的可能继承皇位,而端王赵佶正好处在中间,可能性就比上面的两位郡王小些了。
“穆王赵佖有眼疾。”当李三坚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之时,何执中神神秘秘的答道。
“眼疾?”李三坚差异的说道。
“嗯,目不能视,如何能承继大统?”何执中接着说道。
那可不一定,李三坚了解何为眼疾之后,心中暗道,不就是有些“近视眼”吗?人家又不是瞎子。。。这个时代的照明之物为油灯、蜡烛、松明子等物,对眼睛刺激较大,因而读书之人多少有些眼部疾病的,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若拿这件事情来说事,就有些过于牵强了。
“翰韧觉得我等当下该做什么?”良久之后,赵佶开口问道。
我哪里知道?李三坚心中暗道,自己连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未搞清楚,如何能够出谋划策?
不过赵佶既然出口相问,李三坚还是打算说出自己的想法。
话说王府幕僚也不能光拿钱不做事吧?
“何公不是说过母壮子健吗?”李三坚想了想后,指了指皇宫方向说道:“如此,殿下的进退均在此处。”
赵佶闻言与何执中对视了一眼,随后抚掌大笑道:“翰韧果然是个明白人啊。”
“殿下所言大是。”何执中赞赏的应道:“李翰韧果然不同常人,眼光毒辣的紧啊。”
李三坚通过阅读王府史书了解到,宋之后宫均有些“垂帘听政”的习惯或者说是常例,依宋律,在皇帝年幼或患重病之时,母后可受先帝遗诏或受大臣所请而垂帘听政,以弥补家天下皇位继承制所产生的缺陷,完成皇位顺利过渡。
有宋以来,垂帘听政之制的确立是再仁宗皇帝登基之始,真宗皇帝驾崩之前,考虑到嗣君年幼,遂留下遗诏,令朝廷军国诸事皆由皇太后裁决,仁宗十二岁登基,不能理政,朝臣们遂商议皇太后垂帘听政之议,经一番周折后,此制遂成定制。
因此李三坚认为赵佶是否能够承继皇位的关键就在宫中,就在太后身上,要知道太妃朱氏虽是皇帝赵煦的生母,但其毕竟是太妃身份,赵煦的嫡母乃是太后向氏,是后宫的主宰。
李三坚看到了这点,其实赵佶与何执中也早已看出了此处关键,并早已开始实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