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好太子不是好君王(2/3)
有十余年,不蓄音声。敕赐太乐女伎一部,略非所好”的记载。
连北朝都知道萧钧之一直是很注意以此树立太子之德。
萧钧之是个合格的太子,但不能成为合格的君王,连他自己都知道。他十二岁时候在提刑司听讼审狱,地上跪的那几个人是因为赌博犯罪,陆修毅毫不留情,道按律当徙,萧钧之当场反驳,此科太重,应予宽减事。
这件事常被称赞他的仁恕,然而君王并不能一味的仁恕。
萧钧之的能力性格是否适于继立大统,不仅倒太子派怀疑,连亲太子派等都有所动摇。
染疾而亡,不入帝陵。
容贵妃的墓地是萧钧之选的,他选在了南清山。南清山向来少人,清静幽雅,母妃定会喜欢。
在山中勘毕,他拾阶入幽径,昔年种的红豆树,已在初春微冷的风中吐出新绿。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容贵妃最重没有被葬在南清山。
萧钧之折子前脚送到承天殿,后脚就被退了回来。
折子被退的原因写的特别随心,萧越好像是顺手翻到,顺手写了两个字,荒僻。
墓地不荒僻难道选在闹市?
容贵妃薨逝后,墓地久久不能定下来。夏渊道北川聚气,挨着北苑,贵妃升迁极喜欢那里的风光。
南昭是一个深受气论文化影响的国家。道家称气为炁,儒家讲浩然正气,行医辨人体气血,风水讲阴阳之气,随处可见的有关气的论述,但气的本质是什么,却没人能说得清,然而选址选地皆是围绕着聚气、旺气而展开。
七天灵后,容贵妃葬北川。
头七还没过,任素明忧心忡忡的跑到东宫,欲言又止了好半天,终于吞吞吐吐说明来意。
任素明的医学水平和道学水平颇高,萧钧之这样读书万卷的都十分佩服。任明素愁眉紧锁的说完,萧钧之立刻道,你怎么不早说?
任明素道我早说有用嘛,说了也会被人无情反驳说我们选的地方怎么不好了?这宝坻一是在京城附近,风水不消说,好不好您不知道?二是贵妃娘娘生前喜欢,三是北川前有照,后有靠,前有水流穿过,后有山峰为靠,境内层峦叠翠,枕山面水怎么不好了?
任明素道这些人就是有一知半解。人死有气,气能感应,影响活人。这种感应是有事实根据的。贫道举个例子太子就理解了,西边产铜的山发生崩塌,东边用铜铸成的钟就不撞而鸣,这就是感应。再举个栗子,春天来到,小草小树发芽,抽叶开花,就是放在粮仓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