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开开海禁?!(3/8)
“……无妨,都是为了大明。”
他从牙缝里挤出了原谅的词,最后看向了面前的几个大人物。
说实在的,就算他是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就算他的名字都是由皇帝陛下取的,就算据说他小时候经常进宫,但是归根究底,徐允恭也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见过陛下了。
没有官身,自然不可能上朝,也不可能当差,只能在军营里混着,等着有朝一日父亲将自己安排去该去的位置,不能自作主张。
国公们逢年过节自然是会入宫参加宴席的,可惜徐达常年不在京城,他虽是长子,可身份也不足以代表父亲参与这样的宫宴,徐达也不喜欢他太早崭露头角,所以平日里有宫宴,都是由谢夫人这位嫡母代表魏国公去女眷那边露面的。
以前还可以说年纪小进宫玩玩无妨,但现如今徐允恭已经是十七八岁的成年人,跟他年岁相仿的朱棣都已经成婚生子了,他自然不好再进宫。
总之,由于种种缘由,徐允恭算了一下,自己竟有大概七八年没有再入宫过,也没再见过陛下——除了上一次在三大营门口喝得晕头转向那回。
“草民徐允恭,见过陛下。”
徐允恭相当知礼数,先对着朱元璋恭敬行礼,而后又依次对朱标、朱棣行了一礼。
哪怕朱棣名义上是他的妹夫,可这会儿在皇宫,尊卑绝对不能乱套。
朱元璋定定瞧着他半晌,忽的想起来之前那一节课的时候。
当时宋慎在空间里谈论大唐门阀要如何消灭,老朱家的人其实并不太在意,只有朱标一个人在认认真真地上课,而朱元璋则跟朱棣私下里聊了一会儿天。
在空间里,他们年纪差距已经不远,都是头发花白的人了,即便朱棣对他有着骨子里的畏惧,但聊了一会儿之后,朱元璋其实已经对他认可了大半。
聊天中,他有意无意地问起了徐家。
因为徐达一直是个老实谨慎且相当知道本分的人,所以现实世界里的朱元璋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完全没有对他动手的打算,但后来知道了朱棣靖难造反成功的事情,他就必须重新审视徐家了。
如果在后面的靖难之役中,徐家有除了嫁做人妇的徐妙云之外的其他人参与,这种人绝对不能留。
能帮着朱棣第一次,或许就能帮着其他人第二次。
当时宋慎就提过徐允恭一嘴,说在朱高炽朱高煦留京念书期间,徐允恭这个舅舅也耳提面命过,让他们不要在外惹是生非,想来是个跟徐达一样的本分人,就是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