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儒生不要脸,但确实有效(3/5)
王莽谈起新朝,都说他怕不是个从两千年后去了汉朝的穿越者。”
“他推行了王田制,也就是限制土地私有,超出限额的部分就统统归于朝廷所有,没有土地的人呢,就由朝廷统一配发土地,一夫百亩;他禁止各家各户买卖奴婢了;他推行五均六筦,也就是让盐、铁、酒、铸币、赊贷等全部由国家经营,以增加税收,将重要行业全部垄断在国家手里。”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伱们或许并不明白为什么他搞这些就被戏称为穿越者,但我可以告诉你们——”
“这些政令之中,有许多许多,都带着两千年后的影子。”
“在两千年后的华夏,这些政令可以推广开来,甚至非常适配,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放在汉朝、新朝,王莽篡位不过十五年就直接亡国了,各位同学,你们觉着这是为什么?”
没人吭声。
从嬴政到刘彻,从李世民到朱元璋,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就连听着自家大汉被人篡位谋反的刘彻,都没功夫去想后世子孙怎么这么蠢笨,他满脑子都是刚才听说的,王莽干的事情。
大家有点难以想象,一个皇帝居然敢搞这种事情。
王田制,听起来很好,土地兼并是每一个王朝中后期都会面临的问题,他们自然也想过要怎么解决。
例如刘彻提出的“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这玩意儿看起来是很厉害没错,解决了西汉郡国制带来的巨大隐患,但实际上对土地兼并却治标不治本。
把土地收归国有……听起来也很好,但基本没人敢干,因为哪怕是皇帝,也很难承受所有大地主们联合起来爆发的怒火和叛乱。
看吧,王莽这就是扯着蛋了。
宋慎看着他们各不相同的脸色,笑了:
“看来大家都明白,他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一条,华夏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时代能够坐稳江山的王朝,它所下达的决策在当下都具有先进性。”
“哪怕在后世看来不怎么样、能挑出很多毛病的制度,例如大秦的耕战制,例如选拔人才从举荐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又或者是推恩令,郡县制、郡国制等等等等,它们在后世看来都是落后的,可这并不代表它不适用于当下。”
“如果大秦当初没有商鞅变法,没有使用军功爵和耕战制,那么一统天下的或许就不是大秦。”
“而我想说明的是,请大家注意,祖宗之法不是不可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