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元璞文集 流沙墓(2/3)
那些流沙只要是灌了进去,那事情可就大了,弄不好还是会把盗墓贼活活的闷死在墓室之中的。
于是乎,就有人又想出了一种叫做“鹞子翻身”的破解办法。
其实,鹞子翻身也只不过是当年关中道上的一种叫法而已,另外也有人叫做“海底捞月”,当然我也认为这种叫法应该是更准确一些。
要知道,这种流沙墓通畅只是顾及到了墓室的顶部,和前后左右的四个方位,但是他们却恰恰就忽略墓室的底部。
当然咱们国内的绝大部分的古墓,无论是早期的西周土坑竖穴墓和土墩墓,还是后来的秦汉盛行的崖墓,以及后来最多见的砖结构券顶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往往都忽略了古墓的底部。
也就是说,这些古墓的底部恰恰是防卫最薄弱的地方,而且这一点,后来也就被那些聪明的盗墓贼给发现了。
或许是当时的古人应该是认为,不会有人想到会从地下去挖掘吧,因为一般古墓都是深埋在地下,要想再从它的底部挖盗洞进去,恐怕那也有点难度太大了吧。
但是,恰恰正是因为如此,那些技艺高超的盗墓贼这才反其道而行之,另辟奇径,采取这种海底捞月的手法。
比如刚才咱们正说着的流沙墓,只要盗墓者在探定古墓的具体位置和大致的方位之后,便可以远远的躲避开四周的流沙层,从远处先挖下去。
等挖到了和墓室大致平行的位置,然后为了保险起见再往下深挖数米,这时才开始朝着墓室的具体位置横向打洞。
等一直挖到了墓室的底部,在进行了相应的支撑固定之后,便开始往上再挖一条竖洞,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进入到墓室的内部了。
或许,此时有人说了,他们怎么就能这么精准的挖到墓室的底部呢,这要是一不小心正好挖到了流沙层,那岂不是就中了大奖了,估计一下子就把他们给活埋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真要是碰到了其实也并不像你想象的这么可怕。
因为他们在最后向上挖那条竖洞的时候,不仅会极其的小心,一点一点的试探着挖掘,而且他们还会事先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比如在墓道的拐角处,他们会事先另外挖出一个较大的拐角,或者是一个较大的深洞,有时还会在和横向的盗洞之间预备好一扇结实的木门。
一旦上面真的出现了意外,那些冲击下来的流沙也会暂时的流淌到那个深洞之中,并且还会被那扇木门短暂的阻挡一下。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