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似也有了些眉目(4/10)
启禀陛下,那献贼数次降而复叛,其人反骨不问可知,此时我大明军力正盛,还当趁此良机在川中将其一网打尽,万不可让这股流寇有喘息之机”
面对朱慈烺的解释,秦良玉却劈头便是一通劝谏。
这却也难怪,朱慈烺之所以对闯贼、献贼颇有好感,一方面是因为他晓得这些流寇大多都是因活不下去才走上这条不归路,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李定国、郝摇旗这些军将最终死在了大明的旗号之下。
可对秦良玉这些官员而言,正是这些人在朝廷专心应对关外鞑子之时把大明闹了个天翻地覆,继而使整个天下乱作一团。
再加上流寇们降而复叛的黑历史,哪怕陛下因爱才而有了招安之意,她却也得站出来劝谏一番。
“老柱国所言极是,却是朕想得浅了,不过也不可逼迫太甚,总得防着他们投了鞑子。”
乍一听来,朱慈烺的回答似有些敷衍之意,但他其实也将秦良玉的劝谏听了进去。
早前他只想着张献忠那几个颇有能力的义子能在他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的过程中发挥不小的作用,却是忽略了张献忠对那几人的强大影响力。
依着现在看来,那大西皇帝一时半会当也不会去与闯贼作伴。
他若还是因此而束手束脚,耽搁了前方军情也便罢了,若真因为爱才而在张献忠未死之时就搞了什么招安,那岂不是留下了不安定因素
“传令,命遵义各部北上綦江。”
“遵旨。”
朱慈烺话音落下,樊一蘅自是出言领命。
对于陛下心意的变化他倒也没有觉得多么突然。
他们虽还不晓得献贼撤出重庆的真正原因,但在诸般消息的擦拭之下,川中的局面却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左右鹬蚌相争之局已成,只要陛下不打算趁北面交战之际自后背给张献忠来上一下,那么就算再有变数却也不可能对大局产生本质上影响。
说来也是奇怪,堂中一君二臣的想法各有不同,但最终却是落在了同一个点上。
对此,朱慈烺自然有所察觉,不过碍着某些原因却也没有直接点破,其后他在心中思量一轮便对着秦良玉问了起来。
“老柱国,不知重庆这里还能出多少兵马”
“回禀陛下,您来之前老身已和各家商议了一番,我重庆
土司还能再出五万敢战之士。”
说话时秦良玉显得中气十足,大有想要亲率这五万人马为王前驱之意。
可当朱慈烺听到这个数字之时,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