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人躲不掉,有人不敢躲(4/5)
,他却都不会因自己缘由而给“女婿”惹下麻烦。
“哎呀末将何德何能竟劳烦国公亲迎真是罪过,罪过”
“安南伯为我大明镇守东南,实乃劳苦功高,今日有缘得见一面,我徐某人如何能不亲来”
“我郑芝龙深受先帝隆恩,便是粉身碎骨也难保其中万一,今日得国公夸赞,末将只觉羞臊难耐,又怎敢厚颜应下啊”
“安南伯忠君体国,真乃我辈楷模啊”
一顿颇无营养的场面应付之后,郑芝龙在徐胤爵的引领下经由东长安门入了皇城。
莫看这门名为东长安门,但它的真实位置却是处在皇城正南,其左乃是承天门,再左名为西长安门,细论起来这东西两个长安门才是大臣们进出宫城所用。
“安南伯稍等。”
到了此地,似郑芝龙这等外臣便得皇命才能再入其中了,徐胤爵告罪一声亲自入内通禀,而郑芝龙便留在承天门与内里的端门之间静待陛下相召。
看着这雄伟的宫城,又回想起这颇为繁杂的规程,郑芝龙心里非但没有半点不耐,对皇权的敬畏更还增添了不少,本还算是平静的心绪却免不了翻腾了起来。
他这一趟自然是在大势所迫之下才做出的选择,所以在看到朝廷生出乱子之时便不免存了观望之意。
按着他的理解,阮大铖身死就等同于他手下某个大头领遭人截杀,若不是内里存着强大的反对势力,说破天去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此一来,他便以水土不服为由留在了杭州,为的便是看看情势走向再决定是不是要按原计划赶赴应天面圣。
对此,不管朱国弼或是越其杰都看得明白,说到底,闽浙相连,他一个惯在各地行走的海匪又能有个屁的水土不服。
不过人家既然声称自己水土不服,似朱、越这等本地官员也只能尽可能的嘘寒问暖,却也无法强行将其驱离。
如此一来,郑芝龙这一个不服便也不服了整整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间,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细细品了品阮大铖被杀的案子,待到传来行凶之人乃是一伙清军溃卒的消息之后他更是生出了返回福建的心思。
这却也不难理解,能行得这等大事,参与其中的力量又怎可能只有这么一点之所以丢出来这么两个替死的,说白了也就是朝廷中枢对江南的掌控极其有限,哪
怕地方势力已然骑在头上拉x,但皇帝小儿却也不得不为了颜面认下这个结论。
可谁曾想,就当他正准备离开杭后之时,让人震惊的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