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被蒙蔽了,但是他不知道(4/5)
“嗯,粮食关乎国计民生,你等地方官切得时刻关注。”
“臣失职,于治下之了解竟不比殿下,请殿下治罪。”
说着,张印立便直接跪在了地上,只是在朱慈烺看来,哪怕他未曾将物价报的准确,但好歹也是做了这些工作,这般情形之下若再求全苛责却不知满朝大臣又有几个能用了。
只是
朱慈烺并不清楚,张印立所言各种数据皆非由他统计所得,乃是出自万历会计录的记载。
此书初于隆庆六年七月由户部编辑,待到成书之时已然到了万历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这本耗时数年而成的财政典籍之中不但记录了朝廷各项收支情况,更还记录了当时大明全国的物价详情。
当然,只读圣贤书的张印立自然没那闲工夫去看这些东西,但他花高价召来的幕客却对其中诸项颇为熟悉。
在经过早前军帐中一晤后,幕客们便觉得殿下似乎对数字之类的东西极感兴趣,待听到张印立受召之后便从上面挑了些关键数字,又按着现下的情形做了些调整才让东家记了个牢实。
如此,朱慈烺才会在听到其人所报各项数据之时觉得有些差别,但又似乎较为可信。
是的,大明的监国太子被这个唯唯诺诺的臣子蒙蔽了。
可话说回来,阳世间又有何人能免了这一遭呢
“无妨,无妨,下次再谨慎些便是了,”面对这颇为勤勉的臣子,朱慈烺自得略略嘉勉,待到其人又从地上起身之后,他便接着说道“各家粮食卖多少银钱倒也不必太过关注,本宫只要求一点,从海外运回多少便得卖出多少,但有囤积,却得小心军法。”
“微臣明白了。”
朱慈烺想得明白,依着海外的粮价,哪怕在江南只卖四五十文却也是有钱可赚的。
以此为基,他只要保证各家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流入,那么只消三两趟的量,江南粮食的价格必定会落到一个容易为普通百姓接受的程度。
这般情形之下,他最关键的任务便是保证粮食不被囤积,强压价格反倒会使流入的粮食不足。
又问了几句,张印立皆都顺利地答了出来。
眼见其人如此表现,朱慈烺不由觉得自己似乎对这个杭州知府有些低估,继而生出了对他再多加考验的心思。
到了这里,有关杭州的各项
事宜都已问完,待到张印立告退之后,此番会议才算是进入了真正的主题之中。
由于鞑子阻隔和战乱的原因,在朱慈烺回返之前,小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