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后梁太祖朱温墓(2/10)
将术山要诀背熟,于是又说道:
“夏商近河田,两周多围裹,秦埋岭汉埋坡&sp;晋在家魏不远&sp;唐宋起土丘&sp;明清寻阴阳口诀的意思是指在久远的夏商时期,农耕为主所以居所及墓葬多选在河水沿岸的良田之中。而东西周则聚集化程度更高了,所以村落及墓葬会有特定的位置,显著特点就是都有简单的围墙或者围挡之类的以显示地域关系。秦始皇的墓葬挖岭掘坑大家都知道,而汉朝也是类似的结构,坡与岭其实相同。两晋时期四处打仗&sp;民不聊生,社会穷困&sp;人口匮乏,所以每户人家地域广大,于是将亡故之人多葬在家中的院子里,如果碰到居家与墓穴结合的遗迹应该就是两晋时期的。南北魏国力和人口有所恢复,但却仍没有恢复到汉朝时国富民强的地步,所以墓葬多选在离家几米至几十米的地段,我曾盗掘过一处北魏墓穴,就是先由居室遗址打盗洞后到达墓穴的,很有意思的是墓葬居然和居室遗址有地道相连,省下我挖掘盗洞的时间了,如此可见当时社会的动荡,生死都在一线间了。”
我连连点头,示意老先生我已经记下。
老先生接着讲:“平地起土丘,不是唐陵就是宋墓,然而至于为什么会平地起土丘,恐怕很多专家都以为是社会制式所成,认为当时国富民强,百姓夜不闭户,就无需考虑盗墓之说了。其实这些专家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说白了当时有钱的人在死前都给自己盖一座或大或小的庄园,然后填土掩埋留作寝陵,懂了吗?”
我急忙点头,他继续说道:“明清寻阴阳自然更好理解,当时的人眼见唐宋的陵墓好找又易挖,所以为了避免阴灵被扰于是大行阴阳之术尽可能的做到深藏不露。
我把这些话融汇后说道:
“爷爷,那阴阳定穴之术可以寻龙定位,可是如何判断这墓穴的深度以及规模状况?”
老先生面色一喜:“那些你都理解了?”
我皱了皱眉头:“有些需要推敲,但大部分已经领悟。”
“好,术山有龙也!这么说吧,汉朝及以前的墓穴多数在30-40米的深度,除了王陵大墓外,几乎尽数塌陷深埋土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