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古礼筵席(6/7)
水污染,也代表着一种尊重。
而冬子不知道的,那个菜盘,原始的名称叫案。所谓举案齐眉,就是刚才师傅的讲究。
但第一道菜就是热菜,然后再后第二道第三道,都是热菜,总体是大鱼大肉之类的,颜色鲜艳刺激,油腻肥厚的那种。冬子作为厨师之家出来的,居然不太清楚,有些菜的具体名字。
当胙肉上来后,才有凉菜出现。毕竟这是夏天,在酒店,凉菜应该是最先出现的。但这农村的宴席,却是等硬菜上得差不多时,它们才出现。
大家都没有动筷子,只是忙于倒酒。中间一个老汉,先给二蛋的舅舅樽酒,然后,再给孙总、冬子、警官依次倒酒,次序一点也不乱。与前面的人一样,对方樽酒时,你要站起来,双手捧起杯子,点头致谢,等对方把酒樽满时,你还要点头致谢。
所谓入乡随俗,没那么复杂,照着做就行。
等支书的声音重新响起,大家明白,可以开动了。在乡下喝酒,与酒店不同,这里是先喝第一杯酒,再吃菜。此时,当大家喝酒的时候,村支书引出了二蛋一家人,在隔壁东头桌子上坐下,一齐全部都把杯子喝干了后,再纷纷坐下。
此时支书已经来到桌子上了,他对二蛋的舅舅说到:“你是大客,你先请。”
二蛋舅舅伸出筷子,向最中间处那碗胙肉里夹了一片,然后,大家才纷纷动筷,先夹胙肉。原来,这胙肉,其实就是一种粉蒸肉,不过比酒店做得更扎实。肉更厚实,块更大,一个碗内是十片,一人吃下这一片,几乎都可以把吃肥肉的心灭去,主要是比较油腻。
冬子不明白,肉做成这样,又肥又腻的,还这么大块,满嘴油,怎么还是第一道,大家按辈份亲疏,长幼有序地夹它。其实,是源自于周代以来,接近三千年的习俗。古代宗庙祭祀中,所谓胙肉,就是敬奉先人的,敬奉完毕后,参加祭祀的人,才可以分食。
如果是朝廷进行的祭祀活动,只有大夫以上的高官,才有可能分得一块。分得这块胙肉后,先不吃,拿回家,供奉一下自己家的祖先,意思是朝廷分得的供奉,子孙不敢先尝,得请祖先尝过后,自己才吃。在古代,这东西,只有男子才有资格吃它的。
而一碗十块,是根据过去一桌十个人的标准来做的,今天虽然宽松些,一桌只坐八个人,但肉的规格可不能变,免得坏了规矩。
随后,就是互相敬酒的时间。最开始是支书统一敬大家的酒,大家都干了。然后,是二蛋舅舅代表娘亲一家回敬大家的,这也必须干。随后,就是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