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救了投资界巨佬(2合1)(3/6)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想为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多攒些钱。
不过,也许是我乐观的精神起了作用,心脏病并没有使我失去活力,我的生活和工作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瞧,我今年62岁了,比医生认为的多活了22年,依旧活蹦乱跳。
我想,我活到80岁不成问题,还有很多年给我的同行添堵,哈哈。(注释一)”
赵德彬语带钦佩地说道:
“杰克,我很佩服你的精神。
我从事的是计算机行业,你可以理解我是一名程序员,兼电子工程师。
我是个金融行业的门外汉,每当看到一大堆金融行业的专业术语时,我就会感到头痛。
而且,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金融行业的压力非常大。
你瞧,在这个酒会里,一本正经穿着西装和衬衫的人,十有**从事的是金融行业。
所以,我很佩服你,60多岁依然对基金经理这个岗位充满激情。”
伯格笑着说道:
“彬,你把基金经理这个工作想得太复杂了。
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而且还是长期牛市。
从1982年起,标准普尔指数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已经从1982年的102点上涨到目前的417点。
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10年中,这个数字还会快速增长,牛市至少会再持续10年。
我认为,到了2000年,标准普尔指数会涨到1500点。
在这样的牛市中,单纯从数学的角度上讲,按照标准普尔数据,假如你在1982年投入了1丑元,经过20年,你在2002年会获得30丑元的收益。
之所以能获得30倍的收益,不是因为投资者聪明,而是这个市场就是如此,人们只敢期望20倍的收益,没人敢期盼30倍的收益。
在我们的行业中,假如基金经理给人们提供了10的回报率,这大约是一些不错的基金能给出的回报率,大家都会满足了。
人们会说:任何能给我提供10的回报率的基金经理都是天才,他找到了做空市场的方法。
实际上,这个基金经理也就马马虎虎,他提供的收益远远落后于市场本来应有收益。
大多数的人都不明白市场究竟是怎么样的,那些数字真正代表着什么,所以,成为一个马马虎虎的基金经理并不难。
我的看法是有数据支撑的,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1871到1990年股票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