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保护伞电子的芯片厂规划(下)(2/5)
是十分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这个行业的差距,是会越拉越大的。
像是湾积电,如果不是从丑国得到技术支持,从合兰al买到最先进的设备,从倭国的富士、三阱、助友买原材料,并且从棒国买到内存、闪存和面板,湾积电也无法生产出最先进的芯片,这其中的环节缺一不可。”
张孺京非常有远见,他在1991年就预感到了后来中夏面临的困境,他担忧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在1996年,丑国会联合32个国家签订一个《瓦森那协定》(waenaararra,注释一),开始彻底不带中夏玩了。
自此,内地公司无法从外界获得最先进的技术,买不到最新两代内的先进设备,只能研究人家已经过时两代的技术。
一个项目,经过审批、技术消化和建设,等到产品真正生产出来,基本上已经落后人家三代了,所以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威胁。
当然,就算有了先进技术,制造又是一个问题,连原材料和设备都没有,怎么生产?
这就意味着,中夏必须以一己之力,独自挑战全世界半导体相关的各个产业中最强大的巨头。
赵德彬结合前世的记忆,说道:
“好在,中夏暂时并不是丑国要对付的敌人,现在的中夏在丑国眼里还算不得什么。
我认为,最起码在五年之内,丑国关注的重点都会在倭国身上。
但五年之后就不好说了,虽然我不认为五年后的中夏会对丑国造成什么威胁,但我想丑国应该会从倭国身上吸取一些教训,出台一些压制后来者的措施。”
丑国科技发达,吸纳了全世界的人才,这些人才很善于创新,最新的想法和技术很多都是丑国人提出的。
丑国的半导体行业虽然发展得很快,但从八十年代起,丑国硅谷就开始受到了倭国的冲击。
倭国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国家,作为丑国坚定的狗腿子,丑国对倭国比较大方,倭国人总是能很快学到丑国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商业来赚钱。
丑国人一开始很看不起倭国,认为倭国商品就是廉价的代名词,倭国是可笑的“晶体管推销员”,在这种忽视中,倭国很快成长起来了。
在1986年,倭国的芯片产量就超过了丑国;
1988年,倭国占据了世界上一半的半导体市场份额;
八十年代末,在全球半导体十强中,有六家是倭国的。
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倭国将主导半导体行业,丑国的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