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内地半导体之父的中夏“芯”愿(3合1)(5/8)
地许多有名的芯片公司,背后都有张孺京的影子。
后世,年逾七旬的张孺京仍然奋战在芯片行业的战场上,在2022年,他又投身进了汽车芯片制造上,希望能够填补上国内在汽车芯片上的空白。
赵德彬知晓张孺京前世的经历,十分了解他的报国之心,对说服他到保护伞电子工作非常有信心,于是,赵德彬没有着急跟张孺京谈正事,而是叫来服务员先上菜,与张孺京边吃边聊。
也许是因为赵德彬是中夏人的缘故,张孺京对赵德彬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但因为凯茜在场的缘故,张孺京只用中文和赵德彬说了几句话,大多数时候还是用英语交谈。
张孺京的普通话说得很好,略带一点琉球口音。
言语中,张孺京对中夏是很有感情的,他对赵德彬说:
”我其实是金陵人,可是,在我一岁的时候,我父母就把我带到了琉球。
我在琉球读完大学以后,就来到丑国学习。
我一开始特别想学航空航天,那是当时最前沿的科学领域,但丑国根本就不给留学生机会,我只好学习电子工程。
比起飞上月球来说,电子工程在那时一点也不起眼,我也没料到,没过几年,电子和信息产业就开始变得热门起来了。
博士毕业后,我就进入了得州仪器工作。
我比较幸运,加入了杰克·基尔比的团队(集成电路发明人、与诺伊斯分享专利的那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做了八年的研发工程师之后,我开始负责运营工作,带领着团队,先是在得州筹建了四座晶圆厂,又在倭国、新格坡、意呆利筹建了好几家半导体工厂。
基本上,每个地方我都会停留大约两到三年,待员工培训完毕、工厂步入正轨,再到下一个地方建厂。”
赵德彬称赞道:
“我听说过,张博士你在行业里被誉为‘建厂先锋’,是得州仪器的‘播种机’,你到了哪里,哪里就会成为芯片的热土。
不管在何时何地,你都有能力用最少的资金和时间,建设出最大规模、员工素质最好的芯片工厂。”
张孺京笑着摆摆手:“谢谢赵先生的夸奖,但是,说句实话,我建了这么多半导体工厂,却一点成就感也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
张孺京叹了口气,他脸上一直挂着的露出十几颗牙的微笑也染上了些许落寞:
“我父亲虽然身在琉球,但他一直牵挂着大陆。
他知道我在世界各国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