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软硬件都精通的全才(2/4)
部智能手机来说,里面的芯片是最重要的。
如果把手机换成家电,那里面用的电路板好坏,则决定了这个家电的售价。
就像一台普通洗衣机只要900块钱,但如果多加上一块电路板,就能变成全自动洗衣机,售价也可以跳到两千多元。
赵德彬在上学的时候,学习的都是电路/电工基础、电子工艺、低频/高频/数字电子线路、微机、单片机、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课程。
毕业之后,赵德彬又去了技校教书,教的还是最难的电路分析,基本上是对牛弹琴,很少有学生能听得懂。
可以说,这些东西已经融入进了他的dna里,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以上提到的,全都都属于硬件(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编程、程序员之类的,那都属于软件的范畴。
软件和编程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才进入到大众的视野里的。
而民用电脑和网络真正普及开来,那得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硬件也有编程,搞电子没有纯粹的硬件,都是跟软件相关联的,比如芯片的底层驱动就需要编程语言,只是硬件编程是普罗大众不太了解的,不像程序员、软件编程那样,与大家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简单点说,就是硬件里头的编程跟软件编程都用同一种语言——c,但两方面的侧重点不一样。
应用电子这个领域实在太广阔了,在正常情况下,赵德彬一辈子,应该都会在硬件领域打转。
隔行如隔山,硬件和软件完全就是两回事。
准确点说,就是搞硬件的一般也会点软件,但这个软件跟寻常人概念中的那个软件还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但一般的搞软件的不懂硬件。
这之间的差别,就跟短跑和长跑一样,虽然都是跑,但里面的门道完全不一样。
然而,赵德彬就是那么地天赋异禀。
他那极高的天赋,让他硬是把一条腿,活生生地从硬件跨到了软件上面。
当然,这主要不是因为赵德彬有多么感兴趣,关键还是被钱给逼的。
等到后面,赵德彬逆天地兼顾了硬件和软件两个领域,是一个既能跑长跑又能跑短跑的多面手。
在八十年代末,赵德彬就开始修进口电视机、摄像机,最早他搞的是c3、c5单片机,当然还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等到九十年代初,他就开始自学c语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