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成婚立后(1/5)
处理完了民政和军务,后面的就简单多了。
王远朱夔吴观域三位县令,轮流奏报地方大小事。
诸罗县令朱夔由于复任不久,又碰上了暴风雨。这一个月来主要干的事情就是赈灾,故而没什么重要事情上奏,只是奏请求国库能再拨一些粮食填补太仓。
对此,朱怡炅自无不可。而且马上要在鹿仔港设新县了,这后头的钱粮支出还多着呢。
准了诸罗县令奏请的同时,朱怡炅又下旨,调台弯与凤山县亢余厢兵及官员北上。协助诸罗县尽快组建借粮征税部门,至少也得要诸罗县自给自足才行。
而台弯县属于附郭县,故而吴观域奏报的与王礼奏报的大差不差。
只有凤山县令王远奏报最近辖区匪患日益严重,且多为之前清军及明军(杂兵)溃兵逃卒组成。
这些溃兵逃卒与本地山贼盗匪合流,他们倒是不敢直接攻击县城大户,也不敢袭杀运粮厢兵,却喜欢叩掠乡里。
整个凤山县基层都给这帮子匪寇闹得鸡犬不宁,县令王远有心剿匪,奈何那些匪寇一见“官兵”来了,就马上窝进了山寨。
地方厢兵虽有兵器,却无盔甲,至于火炮更是别想。在平原上打盗匪,还能以多打少,到了山沟里,就完全没办法了。
故而,王远便奏请朱怡炅能允许厢兵营武装起来,即配备盔甲藤牌鸟铳,乃至于火炮。
对于这个奏请,朱怡炅想都没想便严词拒绝。之后还当众斥责王远身为县令,应以民生为重,军务之事自有将官操心。
真当他朱大王不晓得,王远这奏报看似是为剿匪,实则却是在争权,争的还是这军权。
甚至,这可能都不是王远自己的意思。
不过,不管是谁的意思,在军权问题上,朱怡炅的态度一直都是寸步不让。
厢兵营也只是为了让手下官吏们能更好借粮,同时让大明政令可下乡。
且,厢兵虽设,却都是正兵裁汰过来的,战力本就低下。朱大王还加了一重保险,对厢兵营的军备做了限制,使其始终只能充当后勤部队,而非作战部队。
文官就干好文官该干的事,这兵战之事,还是叫武将负责为好。
当然,凤山县匪寇问题确实有,朱怡炅的解决法子也很简单,便是下旨调新军第四镇移师凤山县。
正好新军第四镇刚完成基础训练,还没打过仗来的。拿这些山贼匪寇见见血倒正合适,也不至于说打不过,顺带还能弄些囚犯送到台北砍树去。
府城及三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