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七国鼙鼓动地来(3/5)
正意义上的弱国。
哪怕最为孱弱的胶东国,亦能征发出两万青壮年来投入战场。
至于荆国、城阳国、长沙国投入战场上的士卒加后勤的人数,共计超过了十五万。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作乱的诸侯国是七个,却不代表那些没有作乱的那些诸侯国,心中就向着朝廷。
毕竟政治立场不能以简单的二极管思维去看。
说到底,刘启推动的削藩政策根本上是与所有诸侯的利益都相悖。
他们没有选择造反,有的是顾忌着大汉军队的实力,有的是念及朝廷以前的恩泽,有的是想从中浑水摸鱼谋求利益。
可要让他们死心塌地去支持刘启平定叛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明面上保持中立,私底下却暗暗与那些反叛的诸侯国进行联系的诸侯王,并不在少数。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乃是齐王刘将闾。
毕竟齐地起兵的城西王、胶西王、蓄川王、胶东王那几位,全部是他的兄弟,要让他去大义灭亲,亲手灭了这几个兄弟……
且不说他愿不愿意,现在的齐国也没有这个实力。
毕竟齐国作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策执行地,齐国的实力能够胜过从自己身上分出的某一个诸侯国,可要是两个诸侯国合力,那齐国最多抗衡支撑,但现在是四个诸侯国一起反了。
齐王怀疑自己出兵阻拦,那他根本活不到朝廷前来支援。
通过种种原因来看,现在刘启面临的局势是相当困难。
恐怕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登基后还在进行小调整的阶段,还没正式开始大动作,居然就直接将火药桶给点燃爆炸了。
对于晁错的提议,他在一瞬间有些意动。
如果晁错的命能换来退兵,哦不,只需换来一年的停战,那刘启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借着机会,将这些起兵作乱的诸侯国全部收拾了。
不过沉思片刻,他还是摇了摇头说:“晁,朕还是不打算采取你的提议。”
“为何?陛下您若是念及往日情谊,那完全不必。”晁错振振有词,他昂首说道,“天下苍生和您的基业更加重要啊,我用一死来换得这些,难道不是值得的吗?”
刘启有些感动,接着他叹了口气道:“若你的付出是值得的,那朕愿意带着你的寄托往前走下去。
但朕纵然将您杀死,那些逆贼退兵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要知道从他们起兵的那一刻起,就彻底地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不再剩下退路,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