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5/5)
可无”。
站在陛下的角度上来看,封地千里、连郡并县的诸侯王属于不可控的非稳定因素。
打压属于常态,支持鲜少出现。
太子启这次的做法有些过火,但他的行为其实暗合刘恒执政的方针。
因此哪怕冒着非议和引发诸侯不满的风险,陛下依然会确保太子启的地位不被动摇。”
唯有在自家儿子面前,他才不会掖着藏着,将自己分析刘恒的大致内容清晰明了地全盘说出。
陈直顿时恍然点头,觉得脑子里的混沌瞬间消失。
不愧是阿父啊!
他不由得在心底感慨一声。
——
孝文时,荆世子贤在京,于集市与长沙王世子明弈。
恰逢太子启出宫私访,遇之,弈,势劣,明言不恭,太子引局提荆世子、长沙世子,杀之。
文帝闻此事,厉斥太子,禁足三月,有废立之意,而丞相贾谊率群臣劝,未果。
荆王愠曰:“吾丧子而太子不失其位,何来此理乎!”
荆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
长沙王见丧垂泪,默然无言,而称病不朝。——《史记·荆王濞长沙王午列传》
————
文帝八年,贾谊曾经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并被文帝采纳,只是“众建”的实施会损害现任诸王以及嫡长子利益,易将中央和诸侯各国的矛盾变为诸侯王、嫡长子以及其他诸子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出现混乱,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因此该政策并未大规模推广,仅仅是在齐地实施,将最为富饶的诸侯国齐国进行了削弱。
而文帝十七年,晁错多次向文帝上书提出直接削减诸侯王封地的建议,其认为内患的铲除首先需要将诸侯封地逐渐削减,收回封国权利,强化中央集权。
出于对时局的考虑,文帝并未采纳这种建议,但是削藩方案深得当时的太子刘启认同。
而后晁错被任命为太子家令。
从这一过程来看,文帝显然是想将削藩的任务留给刘启,故而在“刘启杀二王世子”之后,并未将其废黜。——《拿着放大镜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