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章邯之计(2/3)
,恐怕泗水郡内的楚军会咬住不放,让我们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不过实际上秦军真要有撤走的意向,宋义和熊心他们两人得弹冠相庆。
至于追击
他们有自知之明。哼,那定会是有去无回。
当然,章邯肯定是要按照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来进行判断,不能掉以轻心。
顿了一顿,他沉声继续说:“但关中与我们之间的通道就像脆弱的咽喉,而两处的楚军便如同卡在喉咙中的鱼刺,让我军难受至极,所以必须将他们给清除掉。
但我们回兵并非上策,相较而言,应当是让关中出兵。”
众将听完这话,大惑不解。
之前章邯是已经进行过分析。
关中的秦军主力需要驻守函谷关与武关,抽调不开。如果只是派少量军队前去围剿邯郸的逆贼,那只是送人头罢了,完全不起效果。
章邯微微闭眼道:“我的意思并非是让陛下派遣关中的精锐前去围剿逆贼。
据我所知,骊山有近三十万刑徒以及奴隶之子,如果赦免这些人,告诉他们能用战功抵消罪过,那么他们一定会同意披甲出战。”
历朝历代的将领在征兵时,绝对是优先选择良家子。
良家子获取功勋的**强烈,行军时纪律性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投降叛逃。
至于狱中的刑徒,几乎不在将领征兵的考虑范围,其中原因复杂,最为关键的点在于刑徒前往战场后,纪律性很低,不听指挥,甚至有可能战争进行一半,他们便自乱阵脚。
看着屋内骇然的诸将,章邯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自己不循规蹈矩的想法,果然是很难被大众理解啊。
只不过他之所以这么提议,是有自己的理由。
深吸一口气,他是解释说:“在我担任少府的时期,是了解过骊山刑徒的构成,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曾是大秦的士卒,经受过军事训练。
至于这些人为何变成囚徒……我只能说他们很多人其实并非犯下严重的罪过。”
这些话章邯不能说得太明白了,里面牵扯过多,水非常的深,只能说懂得都懂,然后细细去品,有些时候相关利益牵扯太多,不敢解释得太清楚,不懂也没办法。
其他将领用眼神交流一番,表示这确实是个碰都碰不得的话题,再往深里探究这些刑徒存在的由来,那就要扯到帝陵了。
辛胜抿了抿嘴:“我支持章将军的提议,大赦天下可以提升陛下的威望,而将这些刑徒组织起来,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